几百年来,太极拳流行于我国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和很好的医疗健身作用,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宝贵文化 遗产。1956年,国家体委经过调查研究,根据内容简明,易学 易练,先易后难的原则,编写出版了 “简化太极拳”,为全国 广大爱好者初学太极拳提供了方便,有力地推动了太极拳的广 泛开展。现在,以“简化太极拳”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太极拳 活动已经遍及我国城乡,成为深受欢迎的体育项目和保健医疗 手段。人民要求普及,跟着也就要求提高。 四十八式太极拳正 是为了满足广大群众这一要求而编写的。
“四十八式太极拳”在锻炼要领上与“简化太极拳”是一 致的。它们都较好地发扬了传统太极拳轻松柔和,圆活自然, 绵绵不断的运动特点,体现了心静体松,意领身随,刚柔相济 的基本要求。然而,四十八式太极拳作为“简化太极拳”的继 续和提高,增加了技术内容,加大了难度和运动量,风格上也 有一定的走展。它仍以杨式大架太极拳为基础,同时也吸取了 其他澉派太极拳的一些特点和练法,从而形成了舒展圆活,均 衡全面,生动简练的拳路风格。
概括起来,四十八式太极拳具有下述特点:
(一)内容充实
整个拳套共有四十八个姿势动作,比“简化太极拳”二十 四式増加了一倍。其中包括:拳、掌、勾三种手型;弓步、虚 步、仆步、歇步、丁步、半马步、独立步、开立步、横裆步九 种步型;分脚、蹬脚、拍脚、摆莲脚四种腿法以及多种多样的 手法、步法。这些动作既体现了太极拳的主要内容,又减少了 传统套路中存在的动作重复,一般左式右式各出现一次。
(二)动作圆洁
四十八式太极拳的动作不仅采用了杨式太极拳的立圆转 换,而且多次运用吴式、孙式等传统套路的平圆手法。如单鞭、 捋挤势中的云转和穿抹,进步栽捶,左右穿梭,右蹬脚等动作 的平圆立圆变换衔接,使动作更加圆活协调,富于变化。在步 法上,四十八式在稳定轻灵的基础上,吸取了武式、孙式等流 派的撤步、跟步练法,增加了步法的灵活性。在姿势造型上, 四十八式力求做到舒展大方,气势完整。如斜身靠、独立跨虎、 白蛇吐信、转身大捋等拳势,既表现了武术特点,又有很好的
艺术造型。
(三)均衡全面
四十 式注意了锻炼的全面性、动作左右匀称。一些典型 动作,如旅鞭、云手、搬拦捶等,在左式的基础上増加了对称 的右式,这就克眼了某些传统套路偏于一侧,左右不均的“― 头沉”现象。再从两腿负荷上看,全套弓步共出现二十九次, 其中左弓步十五次,右弓步十四次;虚步共出现十二次,其中 左虚步七次,右虚步五次;仆步、独立步共出现六次,其中左右 腿各负重三次,这样基本上做到了两腿负荷平衡,锻炼全面。此 外在手法运用上还注意加大了拳法比重 ,各种拳法约占全部动 作的三分之一,大大突破了传统套路中所谓“太极五捶”的局限。
(四)编排合理
整个拳套分为六段,出现两次高潮。第一段包括七个式 子,着重于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的练习,重点动作是捋 挤势。第二段包括第八式?第十三式,增加了步法:身法的灵 活转换,重点动作是转身推掌》第三段包括第十四式?第十九 式,是拳套的第一次高潮,动作起伏转折较大,重点动作是拍 脚汰虎。第四段包括第二十式?第二十八式,重点动作是左、 右蹬脚。第五段包括第二十九式?第三十六式,重点动作是左 右穿梭。四、五两段侧重了平衡、柔軔和协调性练习,如分脚、蹬 脚、云手、穿梭等动作,都对有关素质和身 体机能提出了较高要 求。第六段是整个拳套的最后高潮,包括最后十二个式子。其 中有三种手型、七种步型、一种外摆腿法以及多种手法、步法和 身法的顺逆直横、起伏转换,重点是转身大捋、转身摆莲两个 旋转性动作。整套拳以“白鹤亮翅”为开门势,经过三个往返, 两次高潮,最后以“棚捋挤按”、“十字手”趋于和缓而收势。 在编排上层层相迭,疏密相间,一气呵成。
(五)易于开展
四十八式太极拳在内容上、风格上都力求与“简化太极拳” 衔接适应。“简化太极拳”的全部动作,都被“四十八式”直 接采用或稍做变化后采用。这就使广大群众学会“简化太极拳” 以后,可以比较容易地继续学习四十八式太极拳。试点经验证 明,一般同志在掌握“简化太极拳”的基础上,用十几个学时 就可学会。在选材上,四十八式太极拳尽量选择群众熟悉喜 爱,开展较广的姿势动作。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和发劲动 作,如拍脚伏虎、掩手撩拳等,都规定了不同的练法和幅度, 以适应不同体质、不同爱好的群众特点,为四十八式太极拳的 普及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浏览89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