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五步是太极十三总势 中的五种步法,前文中提到脚 踩五行,就是指进、退、顾、 盼、定五种步法。这五种步法 同样也对应着人体经络脏腑的 有关窍位,同时也对应着天之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现将其
南
祖窍、捋
南
祖窍、捋
离火
离火
土坤
土坤
夹膏、挤;震木 金兑E膻章、按
夹膏、挤;震木 金兑E膻章、按
东北¥ 肩井、肘、
东北¥ 肩井、肘、
遂多西北
==性宫、麻俞、采
遂多西北
==性宫、麻俞、采
八法八卦图
八法八卦图
对应关系分述如下:
对应关系分述如下:
吴式太极拳诠真吴式太极拳诠真(四)天干地支要义以上讲了十三势与八卦、 五行与人体穴位之间的对应关 系。从对应关系中,我们可以 看出十三势功法在保健和技击 上的意义。因为功法在人体有(四)天干地支要义以上讲了十三势与八卦、 五行与人体穴位之间的对应关 系。从对应关系中,我们可以 看出十三势功法在保健和技击 上的意义。因为功法在人体有木、夹脊//■|\东左顾木、夹脊//■|\东左顾土中定土中定水、会阴水、会阴北
进步北
进步五步五行图五步五行图金、膻中金、膻中右盼
西右盼
西
吴
式
太
极
拳
诠
真
吴
式
太
极
拳
诠
真
(四)天干地支要义
以上讲了十三势与八卦、 五行与人体穴位之间的对应关 系。从对应关系中,我们可以 看出十三势功法在保健和技击 上的意义。因为功法在人体有
(四)天干地支要义
以上讲了十三势与八卦、 五行与人体穴位之间的对应关 系。从对应关系中,我们可以 看出十三势功法在保健和技击 上的意义。因为功法在人体有
木、夹脊
//■|\
东
左顾
木、夹脊
//■|\
东
左顾
土中定
土中定
水、会阴
水、会阴
北
进步
北
进步
五步五行图
五步五行图
金、膻中
金、膻中
右盼
西
右盼
西
1. 前进在五行中属水,方位正北,人体对应窍位是会阴穴。此穴属肾 经。
2. 后退 在五行中属火,方位正南,人体对应窍位是祖窍穴。此穴属心 肝。
3. 左顾在五行中属木,方位正东,人体对应窍位是夹脊穴。此穴属肝 经。
4. 右盼在五行中属金,方位正西,人体对应窍位是膻中穴。此穴属肺 经。
5. 中定 在五行中属土,方位正中央,人体对应窍位是丹田穴。此穴属
脾经。 退步
上述五步的五行、体、位 南
对应关系可由下图表示:
穴,所以十三势行功时,实际上就是循经内练,这样必然会使人体的气血流 通无滞,从而起到祛病延年的保健效果。
前文提到,太极十三势是十三种方法,这里所指的方法,究竟与理论所 讲“太极本无法,动即是法”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这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 问题。前文提到“太极由动而生法”,所讲的动,在太极运行中就指意动; 所讲的法,实际上是在意念引动下阴阳产物,在技击中也可以说是舍己从 人、后发先至的听劲反应。总之有劲时才生阴阳,有了阴阳才能产生出基本 方法中的某一特定方法。不从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来描述十三法的特定状态, 就无法理解太极拳的每动有每动之虚实、每处有每处之虚实的说法。我们可 以把太极功的运行,看成一个在空间运行的浑然大球,球中可孕阴阳,阴阳 因意动而生,而十三势正是在大球运行中因意念引动而产生的基本方法。所 以说浑然大球并无法,只有意动才生法,这就是十三势与拳论上有关论述的 内在联系。从整个太极功法的运行来看它是连续的,但它是从基本方法的任 一特定状态下的一个瞬间。点。
太极功法在技击中,就劲别来看,由十三种基本方法的不同组合,可形 成劲法达三十六种之多。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思考,劲法的产生是由意动而 来。意念如何动?劲法如何生?这是本节要讨论的核心问题。
要分析这个问题,首先得从天干地支说起。天干地支本来是我们的祖先 用来描述天地日月运行规律的计时符号,但是在太极拳中,天干地支又被用 来描述阴阳变换和劲法产生的基本原理。
在五行统论中,天干立十,以应日象,它为天之五行。十干分甲、乙、 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它们与五行方位之对应关系见干支五行 图:
北 前进 干支五行图北 前进 干支五行图地支十二,以应月 象,它为地之五行,十二 地支分子、丑、寅、卯、 辰、巳、午、未、申、 酉、戌、亥,它们与五行 方位之对应关系见干支五 行图。
北 前进 干支五行图
北 前进 干支五行图
天干地支在太极拳法 中,用十天干对应人体之 窍,以应十三势中之五
吴 式 太极 拳 诠 真吴 式 太极 拳 诠 真步;另用十二地支应人体之窍位,通过六合六冲,以应十三势中之八法。
吴 式 太
极 拳 诠 真
吴 式 太
极 拳 诠 真
十天干与五步之间的因果关系,由干支五行图可知,天干与五行之对应 次序是: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 土。前文讲过五行在人体都对应有窍,所以天干与五步的关系即,左顾木, 右盼金,前进水,后退火,中定土。
1. 前进。如欲前进,只要意想会阴穴,眼神朝前上方看,身体便自然前 进。
2. 后退。如欲后退,只要意想祖窍穴,眼神向前下看,身体便会自然后 退。
3. 左顾。如欲旋转前进,只要意想夹脊穴往实脚之涌泉穴上落,身体便 会自然地螺旋着前进。
4. 右盼。如欲旋转后退,只要右手抬至与乳平(即以拇指和膻中穴相 平),同时左手抬起至肚脐与心窝之间,而左右两手手心均朝下,意放膻中 穴微收,眼神顺左手食指往下看,身体便会自然地螺旋后退。上述为左虚右 实,反之亦然。
5. 中定。如欲立稳重心,只要意想命门和肚脐,立刻就会身稳如山岳。
所以说五步应五行,五行在人体中应五窍。因而五步练在内,形于外, 只有内外合才能灵活奏效。
十二地支与八法的关系是通过六合六冲产生的,所谓六合六冲可由六合 六冲图表示:
图中按地支顺序编号,如 果规定奇号为阳,偶号为阴, 则六合中每一合都是阴阳相合 而互为根,而同奇或同偶不能 存便为冲。
1合A A A1 2 3 4 ~ '「丑寅 卯 L - 《冲《冲《冲《冲《冲〈 「未申 酉广 7 8 9 10 -V V V5合六合六冲图1合A A A1 2 3 4 ~ '「丑寅 卯 L - 《冲《冲《冲《冲《冲〈 「未申 酉广 7 8 9 10 -V V V5合六合六冲图1 2子 丑1冲午未7 81 2子 丑1冲午未7 8戌亥11 12戌亥11 12申 酉9 10申 酉9 10十二地支对应人体也都可 归窍。但是它与前面所讲的八 门五步之窍位不同,前者有形 的指出了四正四隅八方的固定 符号。而十二地支与人体窍位 之对应,完全是通过意念的变 动和想象所产生的结果。正因 为有这种意念活动,与意想中
1合
A A A
1 2 3 4 ~ '
「丑寅 卯 L - 《冲《冲《冲《冲《冲〈 「未申 酉广 7 8 9 10 -
V V V
5合
六合六冲图
1合
A A A
1 2 3 4 ~ '
「丑寅 卯 L - 《冲《冲《冲《冲《冲〈 「未申 酉广 7 8 9 10 -
V V V
5合
六合六冲图
1 2
子 丑
1冲
午未
7 8
1 2
子 丑
1冲
午未
7 8
戌亥
11 12
戌亥
11 12
申 酉
9 10
申 酉
9 10
A A 一 弟二早A A 一 弟二早的八道合成相冲就产生了太极八法诸劲。为使读者进一步了解其中的要诀, 现将十二地支对应人体穴道之分布情况说明如下:
A A 一 弟二早
A A 一 弟二早
子在腰(命门或会阴穴),丑在胯(环跳穴),寅在脚(涌泉穴),卯在 背部(夹脊穴),辰在肩(肩井穴),巳在手(劳宫穴),午在两肩中间(祖 窍穴也叫玄观),未在肩(肩井穴),申在手(劳宫穴),酉在胸(膻中穴), 戌在胯(环跳穴),亥在脚(涌泉穴)。
玄观左肩井
未玄观左肩井
未E.午E.午火火水水金金土土命门命门,土皿右劳宫 右肩井,土皿右劳宫 右肩井辰辰左环跳 左涌泉左环跳 左涌泉水水子亥子亥左劳宫膻中左劳宫膻中申申酉酉夹脊夹脊卯卯寅寅右涌泉右涌泉右重地支分布图右重地支分布图丑 右环跳丑 右环跳左肩井左劳宫
辰左肩井左劳宫
辰丑 左环跳丑 左环跳玄观子L U
右肩升
未玄观子L U
右肩升
未水水土土金金水水子亥子亥巳午巳午火火申申夹脊夹脊卯卯寅寅左涌泉左涌泉命门 右涌泉命门 右涌泉左重地支分布图左重地支分布图右劳宫酉/膻中右劳宫酉/膻中戌 右环跳戌 右环跳由文中可以看出,子、午、卯、酉各作一支固定不变,肩、胯、手、脚 作两支,原因是冲合变化随重心转换而变化和转换。除子、午、卯、酉不变 外,余者各干也因重心变换而换穴位。例如:重心在右脚时,辰在右肩,未 在左肩,丑在右胯,戌在左胯,巳在右手,申在左手,寅在右脚,亥在左 脚。反之类推即可(详见图)。
玄观左肩井
未
玄观左肩井
未
E.午
E.午
火
火
水
水
金
金
土
土
命门
命门
,土皿右劳宫 右肩井
,土皿右劳宫 右肩井
辰
辰
左环跳 左涌泉
左环跳 左涌泉
水
水
子亥
子亥
左劳宫
膻中
左劳宫
膻中
申
申
酉
酉
夹脊
夹脊
卯
卯
寅
寅
右涌泉
右涌泉
右重地支分布图
右重地支分布图
丑 右环跳
丑 右环跳
左肩井左劳宫
辰
左肩井左劳宫
辰
丑 左环跳
丑 左环跳
玄观子L U
右肩升
未
玄观子L U
右肩升
未
水
水
土
土
金
金
水
水
子亥
子亥
巳午
巳午
火
火
申
申
夹脊
夹脊
卯
卯
寅
寅
左涌泉
左涌泉
命门 右涌泉
命门 右涌泉
左重地支分布图
左重地支分布图
右劳宫
酉/膻中
右劳宫
酉/膻中
戌 右环跳
戌 右环跳
由地支分布图可以看出,重心的转换并不影响子、午、卯、酉,就是所 说的四正,其余各支都因重心转换而变换,这实际上就是四隅。
在太极功的运行中,重心是通过意动而变换的。而重心的变换全过程, 实际上就是在意念引动下通过地支的六合六冲来完成的。地支的六台完成, 重心的转换也就完成。六冲实际上也就是隐含在六合之过程中。合是地支相 结合,冲是地支相排斥。又因地支在人体对应有窍,所以合与冲的过程,就 是在意念活动中人体的穴位相合和散的过程。但是不要忘记开合是阴阳,阴 阳必须互为其根,否则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而六冲六合就是阴阳,这个阴 阳消长过程就是意念引导下的地支冲合过程。太极功法的八法五步正是由地 支的不同合冲而产生的。
浏览27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