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搠劲是通过地支中子与丑相合产生。例如:重心在右,意念就 想命门穴与右环跳相合,捆劲便会产生。反之亦然(以下类推、不再赘述)。
2. 捋劲。捋劲是通过地支中午与未相合产生的。例如,重心在右,意念 就想祖窍穴与左肩井相合,捋劲便会产生。
3. 挤劲。挤劲是通过地支中寅与卯相合产生。例如,重心在右,意念就 想夹脊穴与右涌泉相合,挤劲就会产生。
4. 按劲。按劲是通过地支中申与酉相合产生。例如:重心在右,意念就 想膻中穴与劳宫穴相合,按劲便会产生。
5. 采劲。采劲是通过地支中戌与亥相合产生。例如:重心在右,意念就 想右环跳与右涌泉相合,采劲便会产生。
6. 捌劲。捌劲是通过地支中寅申或巳亥相冲而产生上洌和下拗之劲。例 如:右手心朝上时,意念就想左脚的脚心(涌泉穴)向后蹬地,这样就产生 了上拥之劲;右手心朝下时,意念就想右劳宫穴与左涌泉相合,这样,下捌 劲便会产生。
7. 肘劲。肘劲是通过地支中辰与巳相合产生。例如:重心在右,意念就 想右肩井穴与右劳宫穴相合,肘劲便会产生。反之亦然。
8. 吴 式 太 极 拳诠 真吴 式 太 极 拳诠 真靠劲。靠劲是通过地支中辰戌或丑未相冲而产生。例如:重心在右, 意想右肩井穴与左环跳穴相合,这叫辰戌相冲;重心仍在右,意想右环跳穴 与左肩井穴相合,这叫丑未相冲,前者为肩靠,后者为背靠。
吴 式 太 极 拳
诠 真
吴 式 太 极 拳
诠 真
从以上所讲的天干地支与太极十三法的因果关系,我们不难看出,太极 功法的锻炼都是由意念导引通过人位窍位的冲合完成的,因而冲合的完成过 程,也就是太极十三总势的锻炼过程。目前虽然流派很多,套路也长短不 一,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谁也没离开太极十三总势,即阴阳、八卦、五行功 法。读者到此一定会领悟到,太极功的运行过程,实际上就是六合六冲的反 复变换过程,所以说太极本无法,或太极浑身都是手,这里所阐明的哲理就 是阴阳哲理、而在体用中的具体意义是指太极拳运行中,每一瞬间,每一 点,都会因动而生法,有法即出劲。太极盘拳所以要慢,慢在意念要把六合 六冲在体内不断变换,练时慢,用时会因意动生法,反应骤然,攻防永在人 先。为了使读者能把上述心得要诀用于盘拳实践,下举一例可与读者共享, 为体用实践证明冲合要诀。
例如右抱七星,六合是这样形成的,以右实腿为一条直线,作为六合的 集中点。六合开始拿子(腰)与丑合,即腰与右胯相合之后,均往右脚心位 置上集中。接着寅与卯合,以右脚与脊背相合之后,也往右脚那里集中。以
下类推。如辰(右肩)和巳(右手)相合,即右手抬起使拇指与心口窝前后 对正,手心朝前;午(祖窍)和未(左肩)相合,即用意想左肩,眼神仍保 持向前平视;申(左手)和酉(膻中穴)相合,即左手向前上方抬起,使拇 指与鼻尖前后对正,手心朝向前胸;戌(左胯)和亥(左脚)相合,即相合 之后使左腿往前伸直,脚跟着地,脚尖扬起,这时,意念全往右脚集中,所 谓抱七星式的六合便完成了。在拳路中,因为重心又要随意动而变换,所以六 合完成也正是六冲的开始。在整套拳路中,六冲六合始终在意念引动下,阴阳 互回的在不断共存变换中,而太极功法的各种劲别,也正是在六冲六合的不同 组合中孕育产生。请读者根据上例所谈,自己去揣摩太极拳的真正精髓吧!
浏览39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