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内家拳之史料证实研究


三、张三丰遗物、诗集、著作选都有哪些|武当内家拳之史料证实研究





张三丰遗物,流传下来的为数甚少,而且散佚于各地,从文 献上看,明清两朝有所记录,现转录如下,对于研究张三丰,不 无小补。



姚福撰《清溪暇笔》云:“岐阳王最好学,其中景隆,亦喜懦 者,故门下多奇士。……福闻其家,有张三丰所留蓑笠,暇日过 访而求观焉,其曾孙萼出以示福。其蓑垂须已秃,但余绳千结,披 之及膝,笠已忘独蔑胎耳。萼且曰:张以先祖爱客之故,勉留数 旬,临别先祖曰?.公家不出千日,当有横祸绝粒。予感公相待之 厚,故留此二物。急难时,可披蓑顶笠绕圆,而呼我也。去二载 大狱兴,遂全家幽于本府,不给以粮,粮垂绝,乃依所言呼之,俄 顷前后圃中隙地内,皆生谷米,不逾月而熟。因食谷乃得不死,谷



甫尽,而朝廷始议给米,其后呼之不生,异哉”!此与李德耀题 张三丰像,文字记载微有出入,但绝粮之事则有之,并不玄虚,从 文献来看较为可信。此记载还有,万历三十八年(1610)周晖撰 《金陵琐事》、王昕的《稗史汇编》、吕燕昭、姚鼎纂修《江宁府 志》等。李景隆在永乐二年,确有绝食之事,得已不死.怪不得 姚福说异哉!不管事物真伪如何,张三丰留下蓑、笠二物,则是 事实,我们不能够否认实物的。



何宇度撰《益部谈资》,有夔州府城西开元寺。……国初张三 丰与僧广海善,寓于寺者七日,临别赠诗云:深入浮屠断事情,奢 摩他行恰相应。无花隐隐呈微瑞,风叶琅琅泳大乘。密室尽间云 作盖,空亭夜静月为灯。魂销影散无何有!到此谁能见老僧。并 留草履一双,沉香三片而去。后海以诗及二物,献之文皇8”。



崇祯十四年(1641)周嘉胄撰《香乘》载有张三丰“仙留沉 香”。恩成、刘德铨籑修《夔州府志》也记载此事。



武当山玉虚宫,有万历五年(1577)《重建仙楼碑记》云: “文皇帝特遣侍郎胡持书延请,仙隐而弗见,潆奉其笠、杖而还。” (自抄之碑)此碑完好无恙,乃是提督大岳太和山,内官监太监柳 朝立。



朱国桢撰《皇明史概》有云:“文皇遣胡潆实是访张三丰。…… 三丰曾到武当,故有此行。今其铁笠犹藏山中,大如伞已略有破 碎矣'此书自序写于隆庆四年(1570),说明当时铁笠还在,何 时毁坏,不得而知。



宝鸡金台观,知县朱炳然刻石诗云:“宝鸡金台观乃张三丰修 真处,三丰九节杖、混元衣在焉。寻真何处觅层城,观起金台接 太清。鸠杖尚留九节在,霞衣犹见五铢轻。闻月野鹤亦自适,流 水桃花空复情。歌罢怀仙一长啸,昔阳红照万山明。”(自抄之 碑)此碑无年月记载,朱炳然任宝鸡县令,是在万历三十九年 (1611),纂修《宝鸡县志》,碑也只有在这段时间所刻。另有一碑 为范宗镇《谒仙师张三丰洞》题咏有“九节苍藤杖还在”之句。



? 32 ?



王兆云辑《白醉琐言》记有”三丰异物,张三丰在甘州,留 三物而去,其一蓑笠,其二为药葫芦,人有疾者,或取一草投其 中,明旦煎汤,饮之疾立愈。其三为八仙过海图,中有寿字。…… 皆为中贵取去。”但不知此书撰何年?好在前有王世贞订阅,此 物当时在张指挥家。



焦妹(1541 —1620)纂辑《献征录?张三丰传》'有“尝至甘 州张指挥家,遗一中袖及葫芦。……所留杨氏小鼓,戛大镛不能 混其声。”康熙四十一年(1702)纂修《峨州志》,乾隆元年 (1736)《甘肃通志》亦有记载,文字微异,内容完全一致。 _



《枣林杂俎》,有《张三丰食器》云:“尝居颖州迎样观,遗像 一、食器一、容斗许,署贮肉不腐。混元衣一,久而如新,好事 者,易其领辄败。冠一,质古有摩云态。”尹继善等纂修《江南 通志》云:“迎祥观,……遗有混元衣,衣至今犹存。”《安徽通 志》和《阜阳县志》也有记载。张三丰弟子张古山居住迎祥观,在 永乐时,任武当山太和宫提点之职。



乾隆元年(1736)纂修《云南通志》,姚安府“明张三丰,天 目人,寓郡文宫年馀,后去之平越,以双鞋留挂壁间,长二尺,题 曰:三丰鞋。”《姚安县志》亦有记载此事。



嘉庆间,纂修《四川通志》云:“铜梁巴岳山,有真人张三丰 所遗扇、砚、竹杖各一,寺僧以为宝。”《铜梁县志》亦有记载。 明尚书张佳允邑人。有〈<同顺庆僧游巴岳》诗云:“洞门好问双玉 童,汝师可是张三丰。道窝仙去丹灶冷,竹杖生苔叹遗纵。”张 三丰在巴岳山,居住数年之久,留下遗物,寺僧宝而藏之。



〈〈大岳太和山纪略》,有杨素蕴诗云:“仙才无处觅三丰,破衲 针须老母缝。巧妇鸳鸯空费手,何如飘笠乱云封。”杨素蕴是清 初人,由此诗而知,当时张三丰衲衣还在,今不知流落到何方了。



黄朗生撰《崂山志》,仙释有云:“明永乐间,有张三丰者,自 青州云门,来于崂山下居之,居民苏观礼焉。邑中初无耐冬花.三 丰自海岛中携出一本,植现庭前,虽隆冬严雪,叶色愈翠,正月



? 33 ?



既花,蕃艳可爱。今近三百年,柯干大小如初,或分蘖株别植.未 有能生者。”此志修于晚明黄宗昌,完成于清初黄朗生.前有顾 炎武序。万历三年(1603)修的《莱州府志》,乾隆元年的 《山东通志》,二十八年的《即墨县志》皆记载此事。蒲松龄的 《聊斋》,其中香玉和绛雪的故事,绛雪即耐冬花树也。



光绪间《铜梁县志》,有“五星杉在巴岳山巅,香炉峰侧,则 五株罗列,如星聚奎垣,高约千丈,围八、九尺,古干离奇,烟 云郁锁。相传为张三丰手植。”又有“云盖松在计都寺后,相传亦 张三丰手植。”还有“紫云庵县南三十里,庵后,悬石岭崎欲坠, 有大松一株,老干轮围,传为三丰手植”。



关于张三丰像,周晖撰《金陵锁事》有“世之画周颠仙,张 三丰像者甚多。惟颠仙自画一像,在皇城五凤楼上。三丰自画一 像,在临淮候家”。此像还保存于今天,亡友黄学民赠送于我复 制照片,并抄录了李德耀的题字,以及吴图南的按语,后在《武 当》杂志创刊号披载。《明史》云:“景隆小字九江。……永乐二 年,……夺景隆爵。……弘治初录文忠后。……嘉靖十一年 (1532),诏封性为临淮候,禄千石,逾年卒,无子,复以濂弟沂 绍封,卒,子庭竹嗣,屡典军府,提督操江。”又《功臣世表》李 庭竹“二十八年(1549)三月已丑,提督操江,屡领南京军府。” 所以李德耀题字云:“迨先大人北徙,像沦入宗人家,不复得。乙 卯(嘉靖三十四年1555),长兄统师来京出重资购之。已寸裂,得 良工始完如旧观。未必非仙之灵默佑云。耀纪其始末,俾后之人, 知像之出于仙之手绘。”说明周晖记载与李德耀题字完全吻合。 张三丰自画像保存到现在,是一件珍贵的文物,实值得庆幸。



张三丰铜像,原在遇真宫供奉,现在武当山文管所,还有天 顺年铜像碑。在贵州平越卫,倒马坡悬崖上的石刻张三丰像。康 熙三十六年(1697)纂修《贵州通志》云:“最可异者,平越城西 山,曰:倒马坡,半见隔山石壁如屏,悬崖千级,上有三丰遗影。 首戴华阳冠,侧身杖策西行,俨然画图,极可观,旁刊‘神留宇



? 34 ?



宙’四字”。乾隆六年(1741),纂修《贵州通志》:“仙影岩在府 城西五里,岩上有仙入张三丰遗影,明巡抚郭子章题“神留宇 宙”四字,镌最高处”。程春翔题诗:“风雨长年在,须眉尚可亲。 人间传异迹,石上想精神。草衬空中屐,苔衣化后身。崖头三尺 影,阅尽道旁人。明清两代题仙影崖的诗很多,不能尽录。



康熙四十一年(1702)纂修《峨州志》云:“三丰井,在城西 北角,仙人张三丰寓杨氏宅掘得一井,以木为底,至今尚存。向 建祠于井北,画像其中,久经倾废。康熙四十一年,同知汪元盥 于杨之瑛家,得其真像,命画工临摹,仍建祠以奉之”。杨之瑛 乃杨永吉之后代。



乾隆四十九年(1784)郑沄、邵晋涵纂修《杭州府志》曰: “宝极观有张三丰遗像,嘉靖仁和县志。”云南昆明圆通寺,有张 三丰石刻像,淸初道士徐道广所绘。民国八年(1919)姚安赵鹤 清为之刻石,以传永久。至于其他各地泥塑木雕,则不介绍。



《天水冰山录》一书,是记载严嵩被抄家时财产登记,内有 《三丰子真人图》一卷。还有隆庆二年(1568)文嘉撰《铃山堂书 画记》,有《三丰真人图录》。渴望留心于张三丰掌故的人注意,并 上边谈到的《仙奕图》。



康熙六年的《陕西通志》延安府,中部县有“张三丰遗诗处, 在轩辕庙侧,玉皇庙东壁上。碑记元至正庚子(二十年1360),三 丰手题。”嘉庆十二年(1807)纂修《续修中部县志》有张三丰 《桥山祈仙台》诗:“披云履水谒桥陵,翠柏烟含玉露轻。衮冕霞 飞天地老,文章星焕海山青。巍巍凤阙还仙岛,渺渺龙车驻帝城。 寂寞琼台遗汉武,一轮浩月古今明”。此诗明弘治七年(1494)李 宗仁、杨怀纂修《延安府志》收在诗文录中。在和诗中,首为 《次三丰韵》是胡潆所作。还有许多风雅士《和三丰》的诗,《张 三丰全集》未收。



康熙三十三年(1694)纂修《南阳府志》有张三丰的《唐子 山》和桐柏的《金台留偈》。今录《金台留偈》诗:“乘鹤西风出



? 35 ?



华州,袖藏千载混元球。黑铅红汞东西产,白雪黄芽次第妆。孔 子泣麟周道否,卞和识玉楚王休。药中消息谁人会,脱却红尘自 在游。”《唐子山》诗文学趣味浓厚,今不录此二诗。此诗《张三 丰全集》亦未收。



乾隆四十三年(1704)纂修《屏山悬志》,卷首图中有张三丰 《太平石》,在邑之城东万涡石上:“宣德乙未云水张三_书,太平 石: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长五尺阔二尺五寸”。在张三丰传和 古迹中皆记载此事。有顾忻题《太平石》诗:“石碣天然江岸横, 仙人题识旧知名。山高月小波光敛,水落沙沉绿字明。无数奇峰 深涧出,中流鼓棹片帆轻。莫愁前路雄滩险,杜宇声声送客行。” 还有吴廷杰《题太平石张三丰遗像》云:“片石遗形在,仙灵胜迹 传。扶筇常自若,永庆太平年。”从吴廷杰诗中,还知有张三丰 遗像,而志中无有记载其像,殊可惜也。《太平石》作“宣德乙 未”,实际宣德无乙未岁,宣德二年为丁未(1427),宣德十年为 乙卯岁(1435),题刻之中必有一字之差错。



雍正十三年(1735)纂修《陕西通志》,朝邑县灵应观,“在 紫阳山亦名紫阳观。……仙人张三丰曾憩息其中,大书壁上。”即 《桥山祈仙台》诗。也许是张三丰笔兴大发,又把轩辕黄帝陵《桥 山斫祈仙名》诗书之于壁上。《通志》又记载扶风县景福宫,有 “仙人张三丰画壁。”道光二十三年(1843),纂修《重庆府志》,有 “洗墨池,在城内文昌庙,相传张三丰画帝君像,洗墨处。”民国 三十七年(1948)纂修《姚安县志》,张三丰寓姚三年,居文昌官 时,“以墨潘泼壁,望之烟水苍茫云。”乾隆四年(1739),纂修 《雅州府志》,在“文昌祠……弘仁殿。……三清阁,左右魁星、圣 母二宫,前殿壁后,有张三丰所画风洞景尚存。”民国十二年 (1923)纂修《雅安县志》亦记载此事。悬空寺还有张三丰达摩像 壁画,志云:“今不存在”。



嘉庆二十五年(1820),纂修《梆州总志》:桂东县有张三丰 明正统中,有伟丈夫美髯须,结茅桂东之了髻山,一箬笠,寒暑 ? 36 ?



不易,瞑目趺坐,不知其何许人也”又云“三丰石,在县东十 五里,昔名三了石,上书三丰二字,大如斗,虽风雨漫漶,苔藓 披结,犹可识,相传仙人张三丰,曾结庐于此,仙升,以指书石, 为乡人别。”又云:有“隶书三丰二字,如斗大,不类雕镌,虽 经风霜剥蚀,字迹宛然。”同冶五年(1866)纂修《桂东县志》, 有清邑人周为东咏《了髻山》,“言访张三丰,遥指了髻岭。美人 胡不归,白云闻秋影。飞级凭虚空,何处修容靓。引手摘晓霞,风 吹衣袖冷。仙人非有求,焉用姓名炳。石上字不灭,(三丰二字入 石进一寸许)摩挲发深省,。。。”此郴志记载正统时来此地,实属可 贵,而“三丰二字入石寸许”,又有隶书所写,更为可贵也。一般 张三丰手书,用行草较多。而题咏《了髻山》的诗也不少,多数 为邑人,当地人咏当地事,较为可信。



民国十四年(1925),纂修《都匀县志稿》,有“写字岩,在 城北十八里桥头,明道士张三丰书‘万壑松声’四字,笔法苍劲。 又马路哨岩间,亦有三丰留题,惜苔藓侵蚀漶漫,不能辨,俗亦 称写字岩。又城北十八里,滴水哨悬岩,有三丰影像,俗称张仙 岩。”这些《张三丰全集》没有记载。张三丰诗,有的地方志乘 有所收录,限于篇幅不能赘述。张三丰的书法、绘画也造诣较深, 倘从艺术角度来研究,可能会另有新的收获。



关于张三丰的著作,从明清两朝目录学家的记载中,可以窥 见全貌。



嘉靖间《天水冰山录》,有《张三丰金丹节》一部,手抄本, 严嵩家藏此书。嘉靖皇帝崇信道教,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因 此丹学书籍风靡一时,何况严嵩以青词起家,深得嘉靖皇帝宠信, 收藏此书毫不足怪。



万历四年(1576)朱睦桦着《万卷堂书》,载有《金丹小成》 一卷、张三丰;《金丹直指》一卷、张三丰;《修养保身秘法》一 卷、张三丰。朱睦桦是周王朱橡的子孙,在周王后代子孙中.以 儒者自居,“通怀好士”收藏古书图籍,还经常梓行书籍,写下大



批著作,学者称为西亭先生。



赵鼎台对佛、道教学说甚有研究,着有《脉望》一书,该书 在性命之学方面有独特见解。《脉望》书中,载有“尝读张三丰 《道法会同疏》”虽是短文一篇,却得到赵鼎台的重视;如光绪二 年(1876)罗廷权、何衮纂修《资阳直隶州志》。光绪三十一年 (1905)彭恭士、曾庆吕纂修《内江县志》、以及《张三丰全集》等, 皆有记载。此文是永乐年间,张三丰居住明道玉家时所写。.



宝鸡金台观之碑,范宗镇云:“仙真,……着有《金丹玄要》 三篇。另一碑中,范宗镇泳诗:“三篇玄要道清真”之句。前一碑 为万历九年(1581),此碑文在陈垣编纂《道家全石略》有所收录。 后一诗碑没有年代。据金台观文管所负责人说:观中原有石刻丹 经碑,今已不知去向。



黄虞稷撰《千顷堂书目》,有张三丰《金液还丹捷径口诀》一 卷,又有《金丹直指》一卷。



王洪绪撰《明史稿》,有张三丰《金丹直指》一卷,又有《金 丹秘旨》一卷。《明史?艺文志》记载与《明史稿》完全相同。



康熙十二年(1673)曹申吉、潘训纂修《贵州通志》,有张三 丰《丁道歌》、《无根树词》二十四首。康熙三十二年,《贵州通 志》、《黔诗记略》与记载相同。据说福泉县高真观有此碑刻,不 知确否。



阮元、范懋柱撰《天一阁书目》,有张三丰《金丹节要》二卷, 蓝丝阑抄本。



乾隆间《历代神仙通鉴》,汪舜仪评订同原录,有《徒要篇》 (徒应作捷)、《无根树》二十四旨(旨应作首)、?《金液还丹歌》、 《大道歌》、《炼铅歌》、《地元真仙了道歌》、《题丽春院二阕(阕应 作阕》、《琼花诗》、《青羊宫留题》。《通鉴》所载《张三丰全集》皆 已收录。



嘉庆二十四年(1819)甘肃崆峒山道士刘一明编《道书十二 种》,有刘一明注解《无根树》。



? 3.8 ?



光绪三十二年(1906)四川成都二仙庵,重刊《道藏辑要>. 在此集中,有张君宝撰《张三羊全集》。此集初辑者为康熙间汗锡 龄,继辑者为涵虚。民国二十三年(1934)黄熔纂修《乐山县 志》,在文志、书目有“《三丰全集》八卷,张1〔丰着是书清康 熙时汪观察锡龄、字梦九,所裒集。嘉庆、道光间李氏刻之.板 存高标山下清虚宫三清殿。嘉定教授董承熙,邑人李嘉秀撰序, 记载了《张三丰全集》之编纂刻板之经过.汪、李二人志乘中有 传。



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有《古书隐楼藏书》,清闵 得辑《玄谭集》卷,明张君宝撰。《证道秘书》清傅金铨辑, 《三丰丹诀》一卷,明张三丰撰。



北大图书馆善本书征求意见稿,子部道家类,三峰张神汕 《金丹节要》三卷,《别录》卷,明抄本。外还有关于张三丰筝 迹的著作,南阳张朝用的《张三丰遗迹记》见前引用之碑文。明 佚名撰《张三丰仙师外传》一卷,撰者为何人不明,年代又不祥。 《贵州通志》与《黔诗记略》有所转录。还有钱谦益撰《绛云楼书 目》,以及《千顷堂书目》,亦著录其书。



另有《张三丰真仙遗事》一卷,是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平 越王恩民偕都匀司理李珏同辑,亦载《千顷堂书目》中。



我们认为,如果把有关张三丰的不同版本收集起来,加以校 勘、考证、标点整理出版,为研究张三丰著作,提供方便,是一 件功德无量之事。





浏览1,70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