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的遗事,从文献上记载,够得上异彩缤纷。然而神话
较浓,有时诙谐令人啼哭不得,但从民俗学角度看,还是有一定 参考价值的,所以我们搜集了这方面的资料,进行筛选和分类,可 能对于研究张三丰,有一定的补遗作用。
故事记载较早的是《禅玄显教编》,即张三丰见蜀王朱椿。
“见蜀王,王一日宴僚佐,丰出碧根连带枣献之。又取席上金盏, 实土其中,摇落一齿埋于内。少顷生一莲,大如盘盂,一叶千色, 千点一花,凡千除叶,光射梁楹,气极奉香,宴毕花灭,复取齿 还入口,。3。”朱椿乃朱元璋第十一子,洪武二十三年(1390)就藩 于成都。
嘉靖十四年(1535)曹窨撰《琼花集》载有:“国初张三丰在 扬州,与邱汝乘辈游蕃厘观,谓汝乘曰:子欲观琼花乎?时八仙 盛开,张取水嚷之,少顷尽变琼花,香闻十余里,一郡喧传神仙 来游。三丰是夕遁去,不知所之,。4”。张三丰有诗题咏,“琼枝玉树 属仙家,未识人家有此花。清致不沾凡雨露,高标犹带古烟霞。历 年既久何曾老,举世无双莫谩夸。便欲载回天上去,拟从膊望借 灵槎。”邱克容《和张三丰》,“邋遢神仙到处家,蕃厘观里看琼花。 凭阑坐爱三更月,俟晓行吞五色霞。舞罢拂衣还自笑,诗成信笔 任人夸。不知今年归何处,引鹤同栖贯月槎1。”还有达官名士和 诗。汝乘即邱克容,蕃厘观一名琼花观,古名后土祠。宋欧阳修 镇守扬州,以琼花天下无双,为作无双亭覆之。绍兴间金主完彦 亮占领扬州时,揭其本而去,其小者皆剪除之,后以八仙花代之, 故有“少倾尽变琼花”。
《古今图书集成》载有“张三丰寓太平山,与山下宗显者尤善, 其童子常从之游。童子语人曰:张常出游,必偕我,但令闭目,一 日窃视之,乃空中也。三丰闻之不乐,遂遣之去。乃邀父老登山 为别,揖众使坐,下山取火,往返四十里,顷刻而至。又市豆腐 一提,此父老归,属其提版,曰:此唐邑西关王宅物也,为我还 之。嗣问王宅,往市豆腐时,正父老在山时也。唐邑去太平山,百 四十里,后觅三丰不知所在。”来源于《德安府志》。
? 40 ?
《稗史汇编》,张三丰在王景云家之事,“景云之妻初不甚信. 尝詈之,先生笑曰:嫂詈我乎!我令汝今日浆衣不干。即剪纸吹 之,已而晒衣,果有黑云遮日,移就日中,云复随之,至暮不干, 乃再拜以谢。又尝画雀,景云夫妇求多画,以供孩儿之玩。先生 曰:多将费汝粒,乃画数十雀于垣,至暮飞下食粟,凡愈月费粟 数斗,不词辄叫噪,至岁尽乃止。景云尝欲得佳醋,妻曰:须镇 江醋,乃堪用耳。先生曰:促涤缸,吾赠尔醋,出小葫芦如茄,倾 之满两缸,犹不竭,。7。”咸丰二年(1852),卫哲治、阮学浩纂修 《淮安府志》云:“王宗道,字景云”,永乐时奉旨寻访张三丰之人 也。 ?
嘉靖三十一年(1552)纂修《鲁山县志》,寺观中有南华观, 创于“元至正丙戍(六年1346)。为邑中八景之一,《南华夜月》。 俗传张三峰至此,夜求灯火弗得,乃援笔画月形壁间,其光炫耀 一室。三峰去后,每夜月色如故,因名,今壁颓迹泯1。”志中有 数人题咏此景,今录邑人江溥诗:“南华之观出尘寰,明月当空夜 未阑。碧殿涵辉悬宝镜,青松挂影照冰盘。步虚晃若游晶室,储 相俨然在广寒。遥忆张仙鹤归后,遗炉难复炼金丹。”江溥是正 统十二年(1447)举人,官至“平凉府学教授,尝举湖广考官”。 致仕家居,此志作“峰”。
乾隆八年(1743》纂修《鲁山悬志》,有邑令张斗枢题咏《南 华夜月》云:“三丰面壁拥金波,照澈南华蝶梦多。此去仙家遗迹 远,空留素影对婆娑?。。”此诗作“三丰”,张斗枢湖北远安人,是 万历三十五年(1667)进士,初任为鲁山县令,时间约在万历三 十六年前后,又调“永城”,四十年分校豫围。
以上数则,属于道教之法术,作为故事,不妨供欣赏亦未尝 不可。
《清溪暇笔》有云:张三丰“常居秦属间为人治痰,吹呵抚摩 应手而去。”(属字是否应为蜀字之讹)
《稗史汇编》又载张三丰在洪武二十七年(1394)居安东王景
? 41 ?
云家,其“邻有女子疗且死,先生曰:是可生也,当与老夫同榻 一宵则可,不然不得活,其家许之。先生登榻,引己足与女足相 摩者,一夕女觉热自足心起,明旦遂愈,三日复故”。又有“天顺 初,京师酒肆,有癫童子,手足溃腐,殆无生理。见一敝衣道 人来乞酒,童子伺主人不见,予之一瓶.如此两月。道人臼:尔 病可救也,因令童子侧其首几上,以气呼入耳,其热如蒸,明日 遂差112。”
《陕西通志》载有“张三丰,……永乐间,三丰遇生员张恪于 周公庙朝阳洞,敞衣垢面,恪不为礼。时大雪,方炊饭,三丰须 臾自外持莱至,新撷于圃。云:自成都取来,恪出视雪中无迹,知 为仙。将别去,乃告恪曰:吾玄玄子张三丰也。问所欲,曰:苦 无记性。乃吹耳,连嘱曰:吾令汝聪明,自是读书,过目辄不忘, 后举永乐甲午十二年(1414)解元,13。”
以上数则表明,张三丰运用气功疗疾,病者痊愈,其法古已 用之,今承其续而已。
《贵州通志》,有张三丰对张信曰:“葬此,后必封候世禄,张 信从之”(见前)。而《张三丰仙师外传》,则大阐扬其事,张三丰 “谓张信曰:吾为汝卜葬地,以酬殷谊,命张取骸骨自负,指岩窟 密曰:汝勿惧,往掷物之口中,既入则见石牛,欲相唤状,张畏 而挂角出,告以故。师曰:大至封候,斯以足矣。复授铁锤命往, 击洞门石磴。且曰:击不过一二锤,至断而已。张力不胜,击至 七下方断,见金鱼飞去,归白之。师曰:悼哉!汝八口之家,止 存君一人而已,十年后位至封候。”文中故事,则与史实相背。 《明史?张信传》云:“惠帝初即位,大臣荐信谋勇,调北平都司, 受密诏,令与张禺、谢贵谋燕王,信忧惧不知所为,母怪问之?信 以告,母大惊曰:不可,汝父每言,王气在燕,汝无妄举灭家族。” 又云:“成祖入京师论功,比诸战将,进都督佥事、封隆平候,禄 千石与世伯券。成祖德信,甚呼为恩张。欲纳信女为妃,信因辞, 以此益见重?5。”文中八口之家,止存君一人而已。”其说实不攻而 ? 42 ? 自破,何必赘语。清代贵州地方志乘,皆载有葬其父母之事.葬 母则诬,葬父则实有之。郭子章撰《黔记》云:“张曰:吾为汝父 治葬地”。《黔诗记略》,选有张信玄孙张祐题《入平越诗》云: “黔江千里净边尘,喜趁铃旗奏凯来。啼鸟有情花露敬,远山如揖 瘅烟开。抒怀喜乏惊人语,歇马聊登叠翠台。明日椎牛还展墓,好 将先泽问颁鲐?6。”张祐天顺二年(1458)袭爵,成化中屡领南京 军府,成化十七年(1481)三月卒。
康熙十二年(1673)《平溪卫志》,有“永乐间创制谁楼,…… 水陆交通,商贾鳞次,四方之物必至,咸谓之小江南。明末丁亥 (永历二年清顺治四年(1647)),总镇张先璧溃兵突至,恣意蹂躏, 焚掠无遗。……昔张三丰遗记,有云:百年以后无平溪言其验 欤”之语!《玉屏县志》在古迹中云:“南明楼,即鼓楼,明永乐 年间建。旧传基址方向,俱张三丰所定。”在仙释张三丰传亦有记 载:“张三丰明初,一瓢一笠,栖石莲峰下,来去城市,踪迹不测, 钟鼓楼之建,基址方向,皆其所定,后遗记而去,曰:“百年以后 无平惙,予张掣蹋也
以上两则,说明张三丰精通于堪舆之学,而其说竟验于后世。
《湖广总志》,张三丰“洪武二十三年(1390)……拂袖游方 而去,常往来于长安土洞庵。陇西杨仕敏,乃岷州卫指挥杨其二 家,初仕敏生,三丰闻其啼声,曰:此英物也,后果显贵。”
《张三丰遗迹记》,张三丰对张朝用有云:“童子勉力读书,后 当官至五品。”而竟付其言。陆深的《玉堂漫笔》作官至三品。张 朝用生时官至知州从五品,死后赠为吏部右侍郎为正三品。
李绍文撰写《皇明世说新语》有云:“王宇,幼颖悟,迥绝异 人,张三丰抱视良久曰:此儿奇特不凡,他日必为河南人物贵显, 不足言也12。。”《祥符县志》,张三丰“洪武初寓汴延庆观,时大理 寺卿王宇为儿时,三丰过其里,而异之,曰:此儿他日必贵显,后 果如其言,21。”雍正九年《河南通志》亦载此事。
以上三则.表明张三年有其相面之术,真乃不愧,为陈阁南
之后学,继承其祖师之嫡传绝技。
隆庆六年(1572)《岳州府志》载有《文吕醉吐》,“严玄玄者 华容人,元末为文昌宫道士,与邑人王某从张三丰游。数载无所 获,拟辞去。三丰饯之痛饮,醉卧呕唾满地,二人不及辞。明早 入揖,三丰曰:汝真弃吾耶!舔吾唾,道在是矣。王某不肯舔,玄 玄舔之,遂悟三丰术,能运掌心雷,常以雷神随,后客至亦呼雷 行茶,今其书尚存石首民家。嘉靖四十二年(1563),岳州通判田 傅,遵诏取数册去122。”嘉庆二十五年(1820)巴哈布、黄本骥纂 修《湖南通志》已转载其事。
光绪十年(1884),纂修《光化县志》,有张三丰“游武当、路 过元妙观,憩数日,道流无识为仙者。会观主病,求进候之,嫌 其秽弗与通。忽观主渴,思绍兴酒难骤得。三丰云:我瓶中藏此 久矣,少间挈壶进,一道童从后呼曰:适自墙隙窥之,知是颠道 人溺也。急夺壶倾之地,观主觉酒香透户牖,命取壶得仅余沥入 口,病施愈,再索之,三丰已杳矣。复持壶审视,一点滴须上白 髭中,一缕倏黑,年九十八色不变,邑人喻天玺立石记其事⑴。”
咸丰十一年(1861)蓦修《淅州厅志》云:“张神仙,号三丰, 隐居岩客山,常作道人状,游于上下,近山居人,有张姓者,待 之甚厚,其妇腹孕,仙指妇腹曰:似我似我。后妇果生子,成童 其走如飞,抱树则止,人呼为飞脚张124。”
以上三则,实属诙谐,前者试徒。后者诲道,最后戏妇及子, 真是有些过分,实不足后世效法也。
最重要是有关张三丰拳剑和导引问题,文献上记载,虽是只 言片语,然却是珍贵的佐证。
《张神仙祠堂记》云:“仙自少膂力过人,善骑射。”《大邑县 志》仙释中转引《邛州志》:“旧传道陵后裔也,生有异相,长而 好学,历官四方,善骑射,壮而弃官修道,云游名山125。”四川有 的志乘中,也载有“善骑射”之语。此为记载张三丰最早之碑记, 更为宝贵的史料也。
? 44 ?
《大岳太和山记略》,载有御史贾大亨《题太和山》诗,“山峪 凌虚灏,神尊据化权。宫压螯极,金像体虽躔。树古元无纪,霞 深却有仙。希夷丹气满,邋遢剑光妍。十载频飞梦,孤攀尚阻缘。 信知俗士驾,难溯洞门天。图志酬真览,仙香寄远虔。元休绵圣 寿,和气降丰年2”。贾大亨何许人也,康熙十年(1671)纂修 《上虞县志》中去:“贾大亨嘉靖戊戍(十七年1538)进士,初授 行人,奉使出入,惟箬笥砂罐,后入台中,历按湖广、河南、卢 凤、淮阳。”谈迁(1594 —1657)撰《国榷》,有“嘉靖二十八年 (1549)二月癸卯,抚治郧阳都御史于湛,巡按湖广监察御史贾大 亨互讦,俱勉官以勘128”。说明此诗任监察御史时所写,诗中“邋 遢剑光妍”是值得深思之句。从中可以寻张丰丰会拳剑之端倪。张 三丰《北游》咏过“明朝佩剑携琴去”。
康熙间田雯(1635 —1704)撰《古欢堂集》,有《三丰道人壁 影歌》,“神仙之说果有无,……熊经鸟伸诀自秘,寸田尺宅理其 粗。……异哉三丰偃佺侣,掣蹋道士群相呼。永乐初载来黔地,嚟 峨城市吹都虚。……郭外层峦立千仞,忽于巅顶传形躯。……始 信灵踪非妄诞,裴回不去坐日脯。长生思假六禽戏,前村微雨听 鹧鸪。”田雯德州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巡抚于贵州,此歌 可能在任巡抚时所写,所以贵州地方志乘亦转载此歌。值得注意 的是“熊经鸟伸诀自秘”和“长生思假六禽戏”二句。大家都知 晓华佗之五禽戏,自然而知田雯所歌之意了。
嘉靖四十三年(1564),纂修《邓州志》有云张三丰“国朝洪 武间,侨属邓州,有接骨方传于邓。。”不熟习武技者,难以传其 方。记得治跌打损伤的医生,都会点武技,解放前的确如此。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其一,确有张三丰其人;其 二,张三丰籍贯为宝鸡或懿州为可靠;其三,张三丰生于贵由年 (1247),卒于天顺末(1464);其四,张三丰会拳、剑、导引之术 有其珍贵的史料记载,可以作为佐证。
最后有一点附带提及一下,为什么张三丰不见朱元璋和朱棣?
? 45 ?
这二位皇帝三番五次遣使寻访,他总是避而不见,原因何在?我 们认为这是张三丰避世思想和生的儒道思想相联系的。一是张 三丰仕于元朝?任官县令.虽然官位不高,到底是食过元朝奉禄, 应尽其心于故国,所以尝自称为大元遗老或大元遗民.留恋故主, 决心不仕新朝,以实践“道德仁义,忠孝为本”的诺言,为保持 节操还是避而不见为高。
二是朱元璋为巩固皇权,大批诛戮开国功臣,连为朱家王朝 呕心沥血卓著贡献的老学士宋濂也不放过,被谪戍在外,最后死 在他乡。研究道教经典和熟读史书的张三丰,懂得“狡兔死,而, 猎烹”的道理。有洪武二十四年(1391)六月朱元璋有“清理释、 道二教。”故“遣三山高道,张玄玄请来”的诏命。张三丰坚持不 去任道箓司之职,以“吾家有二老,至今作天仙。子房师避谷,至 和隐钓船”为模楷,避而不仕,高尚其志。
朱元璋把“张玄玄请来”,是为清整道教,多少还有点诚心; 而其子朱棣,虽然多次遣使寻觅张三丰,而内心却包藏不可告人 的政治目的,所谓《御制书》,实际上是官样文章罢了。父子二人, 遣使寻访张三丰的动机,实质上有其差异,但维持封建统治这一 点,又是基本相同而一致的。
朱棣在平藩邸时,“佯狂称疾”到靖难起兵,经过了长期周密 的策划,所谓“除奸党,清君侧”纯属是一种政治借口罢了。从 张信告密起到金川门上,用了三年多的时间,终于推翻了朱允抆 的政权,取而代之登上帝位。朱棣纂位之后,首先废除了建文年 号,改用洪武。然后急急忙忙诏李景隆、解缙以及姚广孝等人连 续两次籑《太祖实录》,取得政权后,大封靖难功臣,祸灭建文旧 臣不投降者,斩草除根之法,在中国历史上可说是绝无仅有,张 三丰当时对此是耳闻目睹的见证人,对于这样的皇帝,还是“不 王候,高尚其事”为佳,最好办法,不见为妙。
朱棣逍使寻访张三丰的货,根据文献记载,有户(有时为 礼)科给中胡潆、天师张宇初及其弟宇清,詹事府主簿后为均 ? 46 ?
州知州张朝用(位)、岷州都指挥杨永吉、恩授敬官张虚白、道箓 司右玄义任自垣、医官苏钦、太监朱祥、以及道士王景云和吴伯 理、还有张三丰弟子孙碧云等。连历史上有名的郑和下西洋也与 建文事有关。朱棣遣使访张三丰是幌子,实质是“隐察建文帝安 在”,王鏊(1450 —1524)撰《震泽纪闻》云:“故遣胡潆巡行天 下,以访张仙为名,实为建文也131。”这更好说明孙应鳌的诗为最 好的例证,《望仙台》诗,“望仙台迥草花笼,掣蹋真仙落故踪。永 乐当年书生在,谁知不为觅三丰132。”此的确是值得深思的史实。
以上考证,仅供参考。最后向湖北省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特 别是历史文献室的同志致以衷心的感谢.
浏览1,16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