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理论研究


二、李洛能(飞羽)先生论形意拳(摘要)|形意拳理论研究





头打落意随足走,起而未起占中央:足踏中门抢他位, 就是神手也难防;肩打一阴返一阳,两手只在洞中藏,左右 全凭盖势取,束长二字一命亡;肘打去意占胸膛,起手好似 虎扑羊,或往里拨一旁走,后手只在肋下藏罗把打起落手头 当,降龙伏虎霹雳闪,天地交合云遮月,武艺相战蔽日光; 胯打中节并相连,阴阳相合必自然,外胯好似鱼打挺,里胯 抢步变势难;尾打落意不见形,猛虎坐卧藏洞中,背尾全凭 精灵气,起落二字自分明3膝打几处人不明,好似猛虎出木 笼,和身展转不停势,左右明拨任意行,足打踩意不落空, 消息全凭后是蹬,与人较勇无计备,去意好似卷地风,足打 七分手打三,五行四梢要合全,气浮心意随时用,硬打硬碰 无遮拦;腹打去意要占阴,好似反弓一力精,丹田久炼灵根 本,五行合一见奇能。



步法手法五恶:



步法者,寸步、垫步、剪步、快步是也。一尺远近则用 寸步;三五尺远则用垫步;六七尺远则用剪步,丈八尺远则 用快步o步法中为快步最难,是起前足则后足平飞而去,如 马之奔,虎之蹦o步法者足法也,足之要意是起翻落钻,起 者如手之上翻撩阴,落钻如石之沉水。夫足之进忌踢,进则 用踩,踩者如鹰捉物也。



手法者,单手、双手是也。单手起往上长身而钻,往下 落缩身而翻,形如鹤子穿林,束身而起,展身而飞;双手上 起,两肱似直非直,似曲非曲,形如举鼎,手落似猛虎搜山。 然其要者有五恶:即抓、扑、裹、舒、抖也.抓为毒,扑如 虎,形似猫扑鼠;裹为护,身不露;抖要绝,力展舒。心要 毒,手如弩。总而言之,手不离足,足不离手]手足不能离 身,分而言之则为万法,合而言之则乃归一气,三回九转是 一势,正此之谓也。



上法以手足为妙,进步以手足为奇,以身为纲领,其运 用进身而发势,三节要明,四梢要齐,内五行要合,外五行 要随,远近应时而用,心一动而即至,其理法行于外,发著 于六合之远,承上接下,势如连珠箭,何虑他有邪术?知此 道理,神奇技也。



验手要法:



二人初见面,未交手前,要凝神聚气,审查敌人五行之 虚实(精神体格),注意敌人之动静;贴近敌人之身旁,成三 角形,占左上右,上右进左,进步退身灵活要快,形似蛟龙 翻浪,发拳要攥紧,拳紧增气力多发掌要扣手心,掌扣气力 增;三节四梢要相齐,心要虚空而狠毒,不毒无名,俗云: “人无伤虎心,虎生食人意万 气要上下三田联络往返,精气 能灌溉四肢J以心为主宰,以眼为统帅,以手足为先锋;不 贪、不欠,不即、不离、胆要大,心要细,面要善,心要 毒,静似书生,动似雷鸣;审查来人之形势,彼刚我柔,彼 柔我刚,刚柔相济。进步发掌,先占中门,肘不离肋,手不 离心孑束身而起,长身而落J随高打高,随低打低,远发手 足,近发肘膝:上打咽喉下撩阴,左右两肋在中心,发手莫 有形,身动勿有势;操演时面前似有人,交手时面前似无 人;拳经云工“打法定要先上身,足手齐到方为真,身似蛟 龙,拳打烈炮,遇敌好似火烧身。”起无踪,落无影,手似毒 箭,身如弩弓,消息全凭后足蹬,进退旋转灵活妙,五行一 动如雷声,风吹浮云散,雨打尘灰净,五行合一处,放胆必 成功。 ■



形意摘要:



一要塌腰,二要垂肩,三要扣胸,四要顶,五要提,六



要横顺知情,七要起钻落翻分明。



塌腰者,尾闾上提,乃阳气上升督脉之理,又谓之开督。



垂肩者,肩垂则气贯肘,肘垂则气贯手,气垂则气贯丹 田。



扣胸者,开胸顺气,乃通任脉之良箴,能将精气上通泥 丸,中通心肾,下通气海,而至于涌泉。



顶者,头顶、舌顶、手顶是也,头顶而气冲冠,舌顶而 吼狮吞象,手顶而力推山O



提者,谷道内提也。古人云:“紧撮谷道内中提,明月 辉辉头上飞尸而又谓之醍醐贯顶,欲得不老,还精补脑。



横者,起也o顺者,落也。起者钻也,落者翻也,起为 钻,落为翻。起为横之始,钻为横之终,落为顺之始,翻为 顺之终。头顶而钻,头缩而翻,手起而钻,手落而翻,足起 而钻,足落而翻。腰亦然,起横不见横,落顺不见顺,起是 去,落是打,起亦打,落亦打,起落如水之翻浪,方是真起 落也。无论如何,起钻落翻,往来总要肘不离肋,手不离 心,出洞入洞紧随身,手起如钢锤,手落如钩竿。起者进 也,落者退也,未起如摘字,未落如堕字,起如箭,落如 风,追风赶月不放松,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足打 七分手打三,五营四梢要合全,气浮心意随时用,硬打硬碰 无遮拦。打人如走路,视人如蒿草,旦上如风响,起落似箭 钻,进步不胜,必有怯敌之心,此是初步明劲,有形有象之 用也。



至暗劲之时,用法更妙,起似萤龙升天,落如劈雷击 地,起无形,落无踪,去意好似卷地风,起不起何用再起, 落不落何用再落,低之中望为高,高之中望为低,打起打落 如水之翻浪,不翻不钻以寸为先,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营四



梢要合全,气浮心意随时用,打破身势无遮拦,此是二步暗 劲,有无穷之妙用也。



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拳打三节不见形, 如见形影不为能,随时而发,一言一默、一举一动,行止坐 卧,以致于饮食茶水之间,皆可能用,或有人处,或无人 处,无处不用,所以无入而不自得,无往而不得其道,以致 寂然不动,感而随通,无可无不可,此是三步化劲,神化之 功用也。



然而所用三步功夫,虚实、奇正,也不可专有意用于奇 正虚实。虚者,并非专用于彼,己手在彼手之上,用劲拉 回,落如钩竿,谓之实。彼手不着我之手,用劲将彼手拉 回,谓之虚,并非专用意于虚实,是在人之形势感触耳。奇 正之理亦然,奇无不正,正无不奇,奇中有正,正中有奇, 奇正之变化,如循环之无端,所用无穷也。拳经云:“拳去 不空回,空回非奇拳「正谓之此意也.学者深思能悟此理, 而要意得矣。





浏览35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