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理论研究


四、形意拳的起源|形意拳理论研究





无论说形意拳是不是岳飞所创,目前来看,证据都不足。 前者找不到可靠的史料佐证,后者是出于个人的推理和判断, 因此形意拳的起源,仍是一个尚待进一步考证的问题。



(三)说形意拳是姬际可所创。在黄新民的《姬际可生平初 探》中说:“尊村原名宗村,后改为北评义村,又改为尊村(有 误写为均村)。该村西距黄河二里(今又东迁七里),西南距蒲 州三十五里,东南距中条山五十里。蒲州一带,相传是虞舜 故居(“舜都蒲坂”即今之永济),地势险要,自古为军事重地。 尊村现有村民229户,1167人,其中姬姓144户,占总户数的 百分之六十三。姬姓系明初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来。迁居 后,姬从礼为一世祖,文增为二世祖,姬聪为三世祖,姬廉 为四世祖,姬赞为五世祖,景鸾为六世祖,中庸为七世祖, 姬训为八世祖。姬训字学古,生二子,长子名际时,次子名 际可。际可少年时,家中有土地二百余亩,羊二百余只。际 可妻谢氏,生六子,次第名为:甲杰、甲倩、甲伟、甲傣、 甲侨、甲侃。乾隆五十五年手抄本《姬氏族谱》卷二对际可的 记叙有,技勇绝伦,老年破流寇于村西,手歼渠魁,人号神枪。 训次子,字龙峰,传艺河南,至今人以夫子事之,的评语。……



从学者甚多,后人得其真传者以河南马学礼、山西戴龙邦为一 最。”又写道:“际可居少林十年,……便离寺归里,教授子孙。 因此后人称心意六合拳(形意拳)为‘际可拳



从以上黄新民同志的考证记述来看,可以说明两个问题: L姬际可确是一位历史上精拳善枪、技勇绝伦的武林高手。 2、际可拳”即后来的“心意六合拳”和“形意拳”。



所以,对于形意拳起源于姬际可的说法是有据可考的。



至于姬际可先生的继承人是谁,因历史悠久,也是传说 纷纭。有的说姬际可下传郑师,有的说是传李榛,也有的说: 是传给了曹继武。



对于曹继武师事于姬际可的说法,我认为是可靠的。据 目前在山西民间所流传的《心意六合拳序》(手抄本)中记载: “独我姬公,名际可,字隆风,……访名师于终南山,得岳武 穆拳谱,后授余师曹继武先生「从戴龙邦在“乾隆十五年岁次 庚午荷月,书于洛阳马公(指马学礼——作者注)书屋”的这段 记载来看,曹继武无疑是姬际可先生的继承人了。



曹继武先生系安徽人氏,据拳谱记载,曹曾于“清朝康熙 癸酉年间(即公元一六九三年)武试科举中,联捷三元,后供 职于陕西靖远总镇大都督九继武先生致仕归里,戴龙邦游玉 池州(今安徽贵池),得遇曹继武先生,并学成此拳。



对于戴龙邦确系曹继武的学生这个问题,在戴龙邦所写 的序言中(即写于乾隆十五年马公书屋之序3也曾写道「余 学之十易寒暑,先生(指曹继武先生——作者)甚喜曰,子勇 成矣。命余归晋,至洛阳,遇学礼马公o……工从这一段序 言中看,我们可以认定戴龙邦确是曹继武之门徒。



又据古拳谱在师承系统表中所记,马学礼同戴龙邦都是 曹继武的学生,从时间上算马学礼从师还在戴龙邦之前。《心



意六合拳序》中还记载了马学礼先生在河南曾传过马三元、张 志诚等人。张志诚先生又传李政。李政先生传张聚。张聚先 生又传买壮图。买壮图先生再传安大庆、丁兆祥、李海森、 买朋宪、袁风义、尚学礼等人。安大庆先生又传宝显廷等人, 遂成为河南一大支派之源流。



河南一大支派之传人,绝不仅仅是上述几人,只因北派 之众老先辈,对河南一派之流传缺乏详细的记载,作者本人 又未做过专门的考察,所以很难详尽完善.在挖掘整理过程 中,尚待河南马派形意拳之后人加以补全,以完善形意拳之 源流体系,为后人所考。





浏览2,23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