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门搏击精粹


一、心意六合拳与少林心意把|心意门搏击精粹





有些练习所谓内家拳的人很轻视少林拳认为外家拳打得僻里啪啦虽然现在的名气很大但没有什么内涵不养人。其实内外家的说法并不准确外家拳也是有内养功夫的主要是要得到明师指点才不伤身体又容易成功。



少林有佛法、易筋经、八段锦(拔断筋)等内养健身功法。其拳谚心意把势法单它系少林内功拳。拐起毛篮掌宜吐起落身法随意变。起如举鼎提口气发嗯声落如分砖。运气宜顺为要旨落下好似撅把般。夜静练势意集中形似白猿跳山涧这说明少林也是内外兼修的



少林派武艺以心意把为少林武艺中的最高拳法为少林不传之秘。但心意把到底是由谁传入少林的目前说法不一很难考证。这其中有洛阳心意拳马学礼宗师传拳给少林的说法另外还有姬龙峰先生传心意给少林寺之说。



德建大师则有不同的说法认为少林心意把历史悠久更久远的起源可追溯至北宋年间以下为德建大师所公开的心意把历史渊源。师伯(杨桂吾的师兄张庆贺)给我讲起了形意拳的来历形意拳源于少林。相传北宋末年八十万禁军教头周侗在少林寺学艺曾得到绝技心意把的顺把一大势(依此说法此时的心意把早已经存在)后将所学先后传给卢俊义、武松(武松有两个在杭州曾做都头的武松水浒小说演绎中的山东阳谷都头武松)及抗金民族英雄岳飞等(存疑那时称为真武艺且最有效的杀敌武艺是射箭、马术、大枪术等器械搏杀作为士兵及军官这是很重要的专业技术。作为军事人才和高级将领万人敌的兵法则更为重要)。现在民间流传的形意拳都和周侗所传的有关。张三丰当时也在少林寺学过心意把斜把的一大势创立了武当内家拳。又听德禅叔讲明末的陈王廷曾随李际遇在少林寺永化堂学艺得到了虚桩等功法。关于周侗、张三丰、陈王廷在少林寺学艺的史料德禅叔曾亲自看过原存放在藏经阁里。1928年军阀混战时石友山(三)火烧少林寺



藏经阁被焚经书和少林寺的史料全部被烧成灰烬心意把仅有一大式母把但变化无穷称无上禅功。心意把功从不外传。



从少林心意把的传承上来看寺内最早的传人大约可追溯至清代至于之前的历史和小说演绎中的传说人物和心意把的关系是否属实这些都已经很难考证。再加上经书和少林寺的史料全部被烧成灰烬就更难以考证了。



少林心意把和南阳系心意六合拳的传人均认为创拳人为姬龙峰(姬龙峰之名在口传中常出现各种名称如姬龙、姬凤龙、姬隆峰等)而心意门的拳谱十法和少林的释家捶把十要诀(起源于民国或清末)几乎完全一致。南阳系心意拳拳谱有王自诚序言。马雷石老师分析少林心意把应晚于六合拳序言的作者王自诚。另据胡正生先生公开的资料显示我们看到了一些关于少林心意把传人的传承脉络及历史情况整理如下。括号内为闫无为所注。



姬龙(峰)(约1620—?),明末山西龙凤县人(蒲州尊村人)。是影响中国武术史且具有里程碑的传奇人物。姬龙先祖是公认的心意把的开山祖师也是六合拳法(部分心意拳、形意拳)的创始人。相传姬龙祖师中年时期曾在少林寺交流武学10年融汇少林武学之大成对其后来成为少林心意把的开山祖师奠定了深厚的武学文化基础。



姬氏下传河南登封人郑武奎(约1660—?)。即武术史上记载的南山郑氏。郑氏下传王志诚(约1680-?)。王志诚传儿子王益、王恺兄弟晚年曾在少林寺交流武技下传寺内海法等人。由此可见心意把的这段传承最早也要在1760年即清朝乾隆二十五年前后否则海法还年龄太小学艺比较困难°此时在康熙至乾隆年间当时最有名的心意拳家也只有马学礼宗师一人°马学礼先生是最早显露真名实姓且最有名声的心意拳传人之前没有他人。在马学礼先生之后才出现了姬龙峰创拳之说。



释海法(约1750—?)。他为最早在少林寺内有名系的心意把传人心意把的存在自此才真正地开始。这也是颜紫元先生所推断的少林心意把为洛阳马学礼宗师所传而释海法可能就是少林心意把的第一代宗师。释海法传徒有湛谟、湛得等。



释湛谟(1780—?),在道光八年(1828年)三月为满清大员麟庆表演少林功夫。以后释湛谟下传寂勤俗名吴古轮少室山阴偃师市佛光乡杨树庙人。吴古轮再传次子吴山林。吴山林下传有贞绪、德根、德禅、行章、杨桂吾(后经吴山林引荐拜德根为师)、张庆贺、乔黑保(外孙)和其子吴天有、吴有德等人。



释德根(1914—1970)。俗姓韩河南巩县关帝庙村人。为素端和尚之徒向贞绪和尚学习武技后又向吴山林拳师学习心意把。其弟子有杨桂吾、义女陈秋菊、李银章、刘振海、刘存良、韩书斌、朱天喜、石喜文、王西乾等。



杨桂吾(1931—2010),法名释行意。偃师参驾店人。武学、中医系少林嫡派。小时候随吴山林习武后经吴山林引荐拜在德根门下。杨桂吾下传弟子有耿顺安、杨启祥、朱旭、丁洪本、释净空、董铁汉、陈世超及长子杨文灿、次子杨文炎、三子杨文超及胡正生等。张庆贺传释德建(俗名丁洪本)、吴南方



少林心意把还另有一支为少林寺僧人孙和尚所传。孙和尚之前的师承不详生卒不详系原少林寺僧人。1928年石友三火烧少林寺后他逃至四川省富顺县西门外罗汉寺罗汉洞。民国时期,80余岁高龄的孙和尚传艺给驻防在四川的南阳大谢庄人谢龙德,



谢龙德人称谢铁头谢先生。生于1932年卒于2006年9月25日终年74岁。谢龙德先生加入过国民党军队驻防在四川在国民党陆军峨麻守备司令部任职。于1949年10月在四川省大屋岭起义。1950年随刘邓大军解放川南后参加抗美援朝1957年回乡。



谢龙德习练有少林秘传达摩站功十二势(易筋经)、拔断筋(八段锦)、少林心意把等传弟子苏振东、马雷石老师等。谢龙德所传心意把第一把为起势把一切变化都从此势开始演化故此势为起势把。其余为抬轿把、撅头把、锄头把、翻身把、双推把、搠斩把、搬钻把、摇闪把、挎篮势。在身法和整体用劲上和南阳系心意六合拳的要求较为接近。共有的特点是侧身、悬脚取鸡的独立本能。其悬脚虚提前脚尖点地、内扣



利于前后、左右移动重心进退时变化灵活侧身则受敌面小和南阳系心意熊出洞有相似的特点。



胡正生先生此支心意把的内容包括练心、练意、练气、练力、练声、练打、练变化、练透风巴掌等。为单势练习无套路,将起落把、左右把、十字把等把法反复练习并互相配合根据交手对象的形势变化而变幻无穷并不拘泥于固定的路数。讲究配合多种内家功法其中身法包括龙身、鸡腿(寸步)、猿猴不定脚、猴洗面、二郎担山赶太阳、狮子抖毛、蒋公摇辘等。气法有混元气、气包身、点气、开气、化气等骨法含七拧八场扭、错骨、磨骨、拧骨、束骨、腾骨等°心意把也可以和秘传的少林二十四路弹腿、十八路罗汉拳、炮捶、小红捶等套功配合练习即俗称的套把。胡先生认为心意把绝非是由种地锄锁头等的劳动方式演变而来的(作者认可此观点)。其师杨桂吾先生曾说少林心意把只有一把有两种不同组合并无外界称的十二把。



胡先生的同门德建法师介绍此支的少林心意把时曾说心意把又称锄地把或撅地把为心意把之母由此可又演变出十二大势又叫十二把。一、亮翅把二、反身劈把捶三、进步劈把



捶四、移身把五、斜势把六、顺势把七、反身推苍把八、撩阴把九、腾挪把十、展翅把十一、推苍把十二、虎扑把还说心意把又名锄镶头是少林寺僧人千百年来自耕自种自食其力在田间劳动时受锄地、掘土、摇辘特等动作的启发悟出的一门上乘功法。心意把仅一大式和几个侧式。又可演变成十二大式变化只要练好一个侧式领悟其中奥妙就可以变化无穷。



看来少林心意把与心意六合拳各支的练法、理念还是有不少区别的。总的来说各支少林心意把传人都很看重此拳并认为此为少林不传之秘是拳中之母功中之功是兼顾修习内功与实战技能的上乘拳法。也有人说心意把是把中之王少林看山门的绝技。



而心意六合拳在民间的传人中也是受重视程度比较高的武艺门类一直有艺不轻传之说。如心意六合拳中的四把捶被称为斗金不换。心意门内传有六合自古不轻传多少奥妙在其间。若教狂徒无知汉招灾惹祸损寿年。





浏览2,20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