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太极拳动作图解教学演示


三、十字手、收势、还原|杨氏太极拳动作图解教学演示





图273重复动作。请按图279,图62 ?64顺序习练。












图273



口诀与第16式“十字手”相 同。



第102式收势



动作:两腿起立,站直。两臂向左右两侧分开,与肩同宽,臂 向内旋,由前往下至两胯旁,掌心向下,指尖朝前。面向正南,两眼 正前平视(图280、281)。



口诀:站起来,两臂分开与肩同宽,放下来。



要点:



此势与起势相同,收势为练完一趟拳终结之势,但往往易被忽 略,认为结束的最后一势可以马虎,这是不应该的。练太极拳能陶 冶人的性格,使人养成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该式虽为 收势,往往有不少演练者曾连续反复多次演练。因此,虽为收势,而 仍含有动意,也可做为起势。



图280 图281第103式还原












图280 图281



还原就是恢复到练拳之前的状态(参照图1)。



口诀:停。



158



学完套路,在练拳过程中,是否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大师体会分享



套路已经全部介绍完了。至于在练拳过程中,是否还应该注 意些什么?我想还会有许多,以下再补充几点:



1. 动作缓慢柔和,势势均匀,是杨氏太极拳很大的一个特点。 它为武术、健身、疗病三者的结合创造了条件,适应面极广,因 之,一定要在全身放松的基础上,做到动作缓慢柔和,势势均匀, 还要做到势势有“定势”(规范势)。“定势”是在似停非停中体现。 相连不断,一气呵成,也得做到。



2. 有关“放松”已经谈了许多,再结合什么是“柔”、“软”、 “力”、“劲”分别谈谈,以便识别,有助于练拳。



在武术中常以“刚”比喻为“劲”。那么,“拙力”就可比 喻为“铁”,因为“刚”的来源是铁,而“劲”的来源自然也就是 “拙力”了。拙力是自然力,也是人体本能的产物。说来也是巧合, 现今劲的写法,正是力的加工,这个字的设计者是不是有这个意 思,我不清楚,不过,借用这个字,很能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我 就不多说了。



加工,是生产过程,生铁需要采取高温焙解的方法,而拙力 是采取放松的方法,摧去拙力中之僵硬,二者都是方法。



经过加工,使二者在形态上会出现一种与其本身似相矛盾的 形状,如铁水与饮用水相似,但又与饮用水有本质的'不同,因为 铁水和摧去僵硬的拙力,均带有韧性,而饮用水是软的,它不具



159



备有韧性的条件,因此,称摧去了僵硬的“拙力”为“柔”不为 软,因为柔是带有韧性的,也就是其中含有劲的因素。这样正如 杨公澄甫先师所说“太极拳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也”。如 果其中没有劲的因素存在,这就是软。软不能称之为柔的。



铁经过千锤百炼,可以起质的变化,转为钢。钢,内坚,外 形光泽度强。而铁,不只是靭性差,而且外形粗糙。拙力,经过 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的坚苦训练,也能起质的变化,转为劲。劲 的表现,柔韧性强,能够体现出整体的协调。而拙力的表现,动 作僵硬,反映在局部而不是全身。二者也有极大的区别。



放松与训练,都应该是有意识的,正如前辈所言,“有意放松, 无意成刚”,只要真正做到了放松,它就可以沟通人体与基本要领 的结合,自会产生物质条件,劲也就会应运而生,如果为劲而劲, 反而为劲所限。所谓“用意而不用力”,主要是指不用拙力,是要 用劲的。



.有关气沉丹田。气宜直养而无害,在练拳时,以自然呼吸 来保持腹部之平稳,做到心平气和,不要有意识的使腹部一起一 伏。至于气与动作的配合,也应该是自然配合。初学者由于精神 紧张,可能出现提气的现象,这样会形成上重下轻、立身不稳,还 会感到憋气,非常不舒服,这是需要注意的。另外还可能出现呼 吸短促的现象。只要不感到憋气,经过一段时间锻炼以后,能够 适应了,呼吸就会由短促变为深长,并且有力,还会有节奏。以 上所谈的气与动作之自然配合,就是按照推呼收吸沉呼提吸的原 则进行的,能够配合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不要勉强,以免顾 此失彼,影响整体动作。至于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从人们 生活实际感受上是觉着有气的存在。所谓“先天之气”,是指固有 的气,应沉在丹田,指脐下三指处,而后天之气,是指呼吸说的, 因为气功是门科学,这里不做学术研究,所以,只要在练拳中不



违背生活规律,能够顺乎自然,就可以了。



4. 为了照顾学者能够看到侧面动作,本书照片采用了侧面拍 摄的方法,这虽然解决了看不到侧面动作的问题,但又出现了正 面动作不正的问题,尽管又采取了补充图的办法,但只是少数,故 请注意方向角度之说明,以免造成错觉,影响姿势之正确。





浏览76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