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传拳过程中要求演练者口齿轻闭,舌微卷 轻舐上腭,意念牛郎(舌头)织女(小舌头)鹊桥 (上腭骨)相会。这样唾液自会从腮腺、颌下腺、舌 下腺以及唇、颊、舌、腭和口底黏膜F的小唾液腺源 源不断而来。正常人的每日分泌量为1000?1500mi, 而练太极拳的人可以增加近一倍至数倍,视各人练功 的成效而异。
唾液又称涎液,俗称口水或唾沫。古代的练功 者、养生家则借喻口腔为“玉泉”,把练功涌出的涓 涓唾液称之为“玉泉水” “天河水” “金津” “王 液”等。我国自占就流传“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
我度长年”的诗句和“干了天河水,寿命不长”的民 谚,充分说明了唾液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
祖国的医学认为:“唾液乃气血化生,口唇得此 而华,脾胃得此而和,水谷得此而化。”又认为“五 脏化五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 唾,是为五液。”值得注意的是“脾为后天之本,肾 为先天之本。”既然唾液为脾肾所化,那么唾液就与 人的先天和后天,即人的生命与健康切切相关,所以 就有“有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存得一分阴 津,即存一分生命” “舌如风干荔枝者死”的科学论 断。《本草纲目》和《医宗必读》都记载着:唾液盈 足,则精气常存,颜容不槁,眼明耳灵。因而祖国传 统文化武术,尤其是内家拳艺、气功、中医学,虽然 流派不同,功法各异,但对于唾液这种无上珍品的重 视却是一致的,都注重玉液还丹,咽津纳气,灌溉脏 腑,润泽肢体。
科学研究表明,唾液含有许多宝贵又神奇的化学 成分,是人体抵抗疾病的一道重要防线,是人体免疫 系统不可忽视的部分,是天然的防腐剂,民间用口水 抹伤口能愈合的道理就在于此。此外,唾液腺还能合 成一些人体极重要的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它能 促进钠的重吸收,对调整人体电解质平衡有重要作 用,可防止因钠盐过多形成的水肿或高血压病。
人们通过太极拳的锻炼可以保持唾液的旺盛分 泌,并充分利用唾液腺激素延缓人体机能的衰老。
由于唾液腺的这些重要功能,使太极拳、气功、 传统中医治疗高血压、心血管、肠胃道、呼吸道、癌 瘤等疾病不仅有了实践的证明,而且也有了充分的理 论依据。
(六)复脑运动,健脑平衡
我们知道太极拳学是动静、虚实、开合、吞吐、 刚柔、攻守、奇正、上下、内外、左右、进退、阴阳 矛盾的辩证学说。它的运动方式充分反映了生命的内 部矛盾及每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不但对立、排斥、制 约和斗争,也相互联结、依存、渗透和转化这一规 律,从而证明太极拳是一种最名副其实的全身运动和 交替运动。顾名思义,它是一种使人体各系统生理机 能或机能之间通过动静、虚实、开合、吞吐、刚柔、 攻守、奇正、上下、内外、左右、进退、阴阳的交 替,由简入繁进行二元或多元交替运动锻炼,克服对 偶失衡的锻炼方式。而对偶失衡往往导致人体生理机 理的偏用或偏废,过用则损,废用则退,损伤和退化 均是致病和衰老的因素,也极大地缩小了人类适应白 然环境的能力。我们知道,人的智能、精力、记忆力 等高级精神活动是通过大脑实现的,大脑的两半球分 别支配着对侧眼、耳、肢体等器官的感觉和运动。人 的肢体,特别是上肢,是“外部的脑”,也即“人的 第二大脑”,它的运动也给大脑发育提供了条件,而 大脑这个人体司令部的健全却是健康长寿最重要的保 证。
研究表明,在一,个人的大脑皮层上有一百四十多 亿个细胞,一生中启用的只有10%左右,约90%的 脑细胞如一片荒芜的处女地尚待开发。而太极拳对偶 平衡的交替肢体运动,令左撇子开发了荒芜的右大 脑,使右利手开垦了荒芜的左大脑。大片荒芜的处女 地的开发,大大提高了大脑利用率,改变了左右大脑 超负荷运转或运转不足的失衡情况,给我们的健康和 长寿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日本等医学专家调查研究 发现,开发荒芜的左(右)大脑,能大大减少发生脑 血管破裂出血中风的机会,还可医治白内障及重听等 疾病。
一般运动,就右利手而言大都在大脑的左半球起 作用,左撇子则反之。而太极拳左右交替平衡的运动 方式,即虚实分明,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开合有 致,开中有含,合中有开;刚柔相济,柔中有刚,刚 中有柔;奇正相生,奇中有正,正中有奇……的交替 对偶平衡运动,则在大脑的两个半球同时起作用,所 以太极拳可称“复脑拳术”,亦即“复脑运动”,它为 人类健康、长寿、祛病、益智,开发人体的潜能带来 了广阔的前景。
浏览38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