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体用图解


六、第18式十字手|杨式太极拳体用图解





传统杨式太极拳术中,此势的动作外形状如十字,故名十字手。



十字手的动作,看似简单,但却包含了劲力的变化,重心的移动,步法的转 变等诸要素,而这些动作都是以腰、髋的转动来协调进行。身体右转,左脚内扣 90度,腰髋转动带动脚内扣,此时,重心于左腿,双掌随腰动以“引带劲”向 右划弧。身体继续右转时,右脚外展45度,身体重心移于右腿,成右侧弓步, 双掌于面前微向上、向两侧平分划弧与髋平时,意贯双臂下侧及双掌外缘是“沉 劲”。松肩沉肘气息下沉,双臂有下坠、松沉之意。“沉劲”在太极拳术中是起到 极其重要的作用,往往许多发力都是先伴有“沉劲”,破解对方来势再随机而变。 身体左转,右脚内扣45度,此时双脚平行,同时身体重心已移于左腿,双掌继 续向下划弧,双臂内旋,于腹前交叉合抱为“下棚劲”。重心于左腿,右脚先提 起,前脚掌微蹬地,顺势回收,前脚掌先踏地,再全脚掌踏实,双脚距离与肩同 宽。随身体重心的提起,双腿缓慢直立。双掌上提合抱手面前为“上棚”。无论 “上棚”还是“下棚”劲力都要意贯双臂外侧,双臂圆抱,气势饱满。身形要保 持立身中正,含胸拔背、垂肩沉肘、松腰沉髋,劲由足下起,由脚而腿、而腰、 而指,“要从梢节起,中节随,跟节催之而已。此固分而言之,若合而言之,则 上自头顶,下至足底,四肢百骸,总为一节”。所以“十字手”的动作要连绵不 断,动作之间要和顺、柔和,劲力要饱满,虚实要分明,一气呵成。所以此势劲 力变化无常,可棚可按,可例可捋,可靠可肘,直来横引,斜来身旋。



此势动作目前有两种练习方式。其一,双掌交叉合抱时,双掌心侧向上,然 后再接下一分解动作;其二,如本书所述,是澄甫宗师所传。



技击含义:对方双手进击我面部,我以双掌将对方双手分撑开,破坏其来 势。如对方进击我腹部,我以下棚接其来势,趁对方回收之时,我顺势用合棚将 对方合劲送出。(图43、44、45、46)






图43



第19式抱虎归山



此势动作名称目前社会上流传的有“抱虎推山”、“抱虎归山”之名?其中抱 或推是动作意识的表现,是一种技击的手法。在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中,抱虎归 山的动作外形虽然与右搂膝拗步的动作极其相似,但在演练的时候,要突出右掌 搂抱的动作意识,这是这两个动作之间明显的区分。此势动作先以腰髋的右转, 带动双掌的前后展伸,然后再以腰的回转,将双掌巧妙的回收。这一张一弛,一 开一合,就充分地体现出太极拳理所提到的“幵中寓合,合中寓开”的原理。



从十字手的定势开始,向右转体时,要以腰髋的转动使身体沿纵轴方向平稳 旋转,同时左脚以脚跟为轴,向内扣转,左膝关节要相向而动。膝关节与脚尖上 下相对,保持身体的稳定性。身体重心微下沉,松腰沉髋是动作旋转的关键,双 臂随转体而动,在动作时不仅要达到棚在两臂的意识,而且还要微微向外撑展。 当身体转到西南方时(即体右斜前45度),动作的感觉是拧腰合髋。此时,身体 重心要稳固在左腿,以腰髋的继续右转,带动右脚提起向右前方迈出。所以在此 动作时,髋关节的转动是决定右脚能否轻松前迈的关键。这样就避免了右脚先迈 出,而身体却还未转到位的弊病,同时也就避免了身体前俯、突臀,左右歪髋的 毛病。虚领顶劲、尾闾中正是保证身体纵轴旋转的精髓。含胸拔背、松肩垂肘是 意到、手到、气到、劲力的保证。松腰沉髋是身体转动、上下动作协调配合的前 提。只有注意到这几方面的要领,动作才能圆活、自如,协调、和顺。



技击含义:对方由右后进击,我急转身躲闪的同时右掌防下,左掌击上,并 上步进击。如对方以左手推我左臂,我则趁势双掌扶其臂膀以四正手的方式将其 发放。(图 47、48、49)









浏览75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