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在咏春拳中,“转马”既是一种巧妙的步法变化,同时亦是 一种身形上的变化。在这里,我所要声明的是,转马并非一种单 一的动作技巧,它是一个快速变化着的“流动着的技巧”,它是 一个动作过程。其主要作用是通过“转马”来巧妙的卸掉敌方由 正面攻来时的巨大力量,由于它在咏春拳的实战中运用的极为广 泛,所以可以说“不懂’转马’的人就不懂泳春拳。”
所谓“转马”,就是由“二 字箝羊马”的正身马转变为 “侧身箝羊马”的侧身马(图 53、54);或再由“侧身马” 转变回“正身马”(图55);然 后再练习另一侧的“侧身马” 及其转回方法(图56)。在实 战中,当对手由正面猛冲过 来时,别的拳派都是用手臂 去硬碰硬的格挡,在这种情 况下你可能会挡开对手的猛 力一击,但你能保证挡开对 手重拳的连续打击吗?你即 使能挡开对手的所有攻击动 作,那么相信他在猛烈冲击 时的惯性力量亦早已把你冲 撞的乱了阵脚或失去重心了。 换言之,你的蛮力格挡或许 会挡开对手的重击,但是你
图55图55第三■ 博春季逢成教程第三■ 博春季逢成教程图56图56
图55
图55
第三■ 博春季逢成教程
第三■ 博春季逢成教程
图56
图56
对此却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而且现实中的剧烈打斗跟师 兄弟间的“对拆”又有极大的 差别,或者说是截然不同的 两回事,也就是说真实打斗 时对手根本不会轻描淡写的 去打,因此你必须去全力格 挡。
面对上述情况,诛春拳有 自己更为巧妙的卸力或防御 方法,当然它仍然是用手去 格架敌方攻击之手,不过不 是硬挡,而是顺势格挡或是 顺势捋化。此时敌方的冲击 力量也可能会通过双方互相 接触的手传到我方身上一部 分,但是我方在上肢进行格 挡的同时下盘早已进行了变 化,也就是把通过上肢格挡 后仍剩余的力量通过“转马” 传到了地面上(此种情形就 好像避雷针所起的作用差不
多),也可以说我方现在是以地面作为强大的后盾的,上述这一 过程就是由“正身桩手”变为“侧身桩手”的实战运用过程。当 然,我方在转马避敌正面锋芒的同时,前手亦早已及时出击而准 确的击中了对手(图57、58、59)0记住,当转马至侧身状态时, 身体重心差不多大多数是压于后面的腿上。不过,此时前脚仍须 踏稳以协助后脚维持身体的重心平衡。
第三* 嫉春季速■教程第三* 嫉春季速■教程
第三* 嫉春季速■教程
第三* 嫉春季速■教程
李小龙在早期教学中 对“转马”的举例解释是:在 西班牙的斗牛场上,斗牛士 是以抖动手中的红布来吸引 牛的注意力,当蛮牛被吸引 而迎面猛冲过来时,斗牛士 早已迅速闪身向侧面避开, 他只是引导蛮牛冲向手中的 红布而已。那么,斗牛士的 闪身过程是否与珠春拳中的 “转马”有相通之处呢?答案 应该是不言而喻的。讲到这 里,你也应该明白“转马”的 真义了吧!当然具体在实战 中实施时,你还需知道你的 转马之幅度只需恰好使敌方 攻来的拳由己方的身旁掠过 即可,亦即应避免将防御动 作做得过大,这样一来,一是 不利于控制自己的重心,二 是自身不利于发起攻击,所 以说你的所有动作只需恰到 好处即可。
在本流派的珠春拳格斗 技术中,转马时以两脚保持 45度角为最佳;即使对手仍 继续冲来,而使我方不得不 将脚下角度变成90度时,但
双脚却仍可保持45度角的最 佳稳定状态。切记,转马时并 非以上身带动下肢去转动,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上 身停止转动的时候,其惯性 冲力仍会带动下肢进行转动, 这样一来便会出现桩马不稳 的现象。
上述的所有内容为“正 身桩”转变为“侧身桩”的过 程,那么如何由“正身桩”变 成“前锋桩”呢?这一动作虽 然极为简单,但却很实用。当 对手绕着我方转动时(图60,
61) ,我方可“以不变应万变” 自然以“转马”去应对(图
62) ,也就是无论对手怎样游 走与换位,我方应始终以双 手去对正敌方的“中线二
在实战对抗中,“正身 桩”转换为“侧身桩”用得要 多一些,但却需要你经过不 懈的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它, 你根本不用指望半小时内成 为“转马”好手,因为转马虽 然容易学会,但要想运用自 如却非易事,原因是在“会” 与“自如”之间毕竟还有一定
的差距。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你在转马练习上练得越多便越熟练, 在实战中便不致于手忙脚乱,当然最好是能达到“本能状态‘‘为 止。
在具体运用中,你根本不用怕对手会击中自己,因为我方的 双手仍是两道犀利的锋线与防线,况且无论对方的拳头有多重以 及有多快,我方都早已在对方拳头攻到之前转马走开了,而不是 去同对方硬打硬拼而打个两败俱伤,这种情况虽在其它拳派中常 见,但这却不是诛春拳的风格。在军事对抗中或战争中有句话叫 “杀敌三千,自杀八百”,也就是说交战双方都会有伤亡的,但昧春 拳却超越了这一极限,原因是它已通过一个精巧的“转马”动作 迅速移到了敌方的“盲区”中去了,这种“盲区”在军事中又叫 “死角”,也就是你的枪炮威力再大再厉害也有打不到的角度,这 个特殊的“角度”就是“盲区”或“死角”。请记住,武术是战争 的产物,它具有战争的特性,更是战争的一个缩影,战争中的战 略与战术变化对提高武术的格斗水平是极为有益的。
关于“转马”的练习其实在咏春拳的第二个套路“寻桥”中 便有专门性的练习,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我方先由双手向前插出 的“标指”开始(图63),然后以右脚跟为轴向左侧转体(图64);
图63图63接下来再转回正面(图65), 并继续以左脚跟为轴向右方 进行旋转,完成向右的转马 动作(图66)。此连续动作可 反复进行练习,并一定可使 你获益匪浅。
图63
图63
i三章i三章s t 8 ss t 8 s前面儿课主要讲了如何 “开马”及如何“摆桩”,以及 如何将各种桩法在原地根据 对手的实际攻击状况进行变 化。但是武术是一种动态中 的格斗运动与“战斗着的哲 学”,故咏春拳虽然有“拳打 卧牛之地”之说,但这是相对 而言的。事实上,绝大多数的 格斗过程都是在运动中进行 的,当然这又牵涉到一个新 的课题:如何利用有效的步 法去搏击。
i三章
i三章
s t 8 s
s t 8 s
浏览96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