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过,大成拳之养生桩功行、立、坐、卧皆可用功,王彦斋 先生《桩功与四形》曾谈到:“站桩是意拳的基本功。持桩之法有行站 坐卧之分……又持桩切忌死持一式,各式须交替轮流,每日如此。同 时又须有站卧之分,站式与卧式尤须坚持。如是始有调配生理机能之 作用。各式桩法虽皆可培育内劲,但各式之效应不同(故以桩功治病, 才因人设式)。若死持一式,从技击角度看则为偏颇J
从养生角度观之,盘腿打坐有利也有弊;而站式桩功对技击能力 的增加有显效外,对于养生也功莫大焉:至于卧式桩功,在丹道体系 中也占有重要位置,如大成拳中的仰卧休息式,在丹道中有非常重要 的利用,其形如枯木僵尸,称作“未学生,先学死”,功至上乘能使息 停脉住,生机内发多又如大成拳的侧卧休息桩,在丹道中被称作“五 龙盘体”,长期坚持,能收神气合一,精神固守之效。
大成拳养生桩法甚多,目前市面上流传的大成拳著作早已汪洋大 观,读者尽可参阅。养生祛病亦非难事,本书主要是从拳学角度来诠 释大成拳精髓,因此对养生桩法,述清其原理之后,仅择其要介绍最 重要几种桩。深入实践,方能收益。
(-)提抱桩
练法:提抱桩是大成拳养生功法锻炼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身体 直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身微后靠,头部上领,腿部略有弯曲,臀 部稍下坐,肘部微上提,不可耸肩;肩撑肘横,手指指尖相对环抱中 腹部位,两手之间相距略小于身宽。(图1、图2、图3)
意 念:双手指间有五条细如头发般的皮筋相连,体会皮筋的一 松一紧及手掌各指关节与腕关节开合的感觉。注意:要意想极细的皮 筋,很多人教拳一上来就让拉大皮条,致使今后力量全部捆在了身上, 用时放不出来。
图1 图2 图3
很多前辈都重视提抱桩,因为它是锻炼程序中关键的开始。初期 手放在中腹部,待感觉明显后再继续往上抬约半尺,体会手放上边时 有没有手放下边同样的感觉,如果有了,就可继续上抬,但两手最高 不过眉,定式后也就是大成拳的浑元桩(撑抱桩)。
感觉及现象:在锻炼过程中,会出现麻、热、胀、酸疼、抖、沉、 轻、重、舒适、牵引、高大、骨肉分离等感觉,这是锻炼之中的必然 现象,有了是好事,没有也不要去追求,要心无所住,泰然自若。另 外还会出现打嗝、出虚恭、出汗等现象,均属“通”的正常现象。养 生桩练功一段时间后(约1~3个月),练功者会出现睡眠香甜,食欲 增加,精力充沛,双目有神,身体轻快,疾病好转或痊愈,握拳有力, 走路两腿生根,步伐坚定,遇事不慌有静气等良好现象。实践证明,提 抱桩的锻炼强度,有轻度疾病、身体较弱者亦能适应,最易入门。王 荽斋先生生前曾有站提抱桩的珍贵留影,因此这一桩法已经成为养生 桩练习者的首选和主要形式。
时间安排:初次练习可以在5~ 10分钟之间,应逐渐增加,每天 练习2~3次,最好是每次能站30分钟以上,能站1~2小时效果更好。 经验表明,一天站两次半小时的桩,不如一天只站一次40分钟的桩效 果好。但总的原则是应习之甜蜜,练之愉快,越练越想练,欲罢不能, 虽然肢体可能劳累、酸疼,但心里不难受,精神愉悦而饱满。每次练 功要注意留有余兴。
(二)卧式撑抱桩
练法:平身仰卧在床,头枕高度合适,松腰解带,身体正直,腹 部自然,胸部放松,呼吸顺其自然而渐达细、深、长,十指分开,指 尖略抓,掌心内吸,再将两臂徐徐由身体两侧抬至身体胸上前方部位, 两手距离胸部2~3拳,手心朝向胸部,抱六撑四。初练者大臂与肘可 平贴于床上,小臂内抱,掌握要领后可将大臂与肘略微抬起成撑抱黄 手指撑开,顶腕,撑肘。双眼平视,注目一物,练习时间可逐步增加,
每次为40?100分钟为宜,每日睡前练习一次即可。(图4)
本桩式练功效果类似于提抱桩,而对于治疗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 疾病效果更佳,且对于体能的恢复有积极促进作用。
(三)坐式撑抱桩
练法:准备一无靠背之椅, 高度为45厘米左右,坐于椅上, 膝关节弯曲度约成90度角。上身 端正,虚领顶劲,双目向前平视, 两脚分开2?3尺,双脚呈外八字。 两手环抱于胸前,与肩同高同宽, 手心朝内,两手与胸部间距为1尺 以内,肘低于肩,手高于肘,肩 撑肘横,指分腕顶。平心静气,全 身放松,意念关注一物不移,并 与之产生关系。练功时间为每次 40分钟以上为宜。(图5)
图5图5效果:除有上述桩法养生 效果外,对于胸腹内脏的温养,对 于调节手脚梢节筋腱及血脉亦有 很好的效果。
图5
图5
80
浏览1,09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