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功夫第2辑


十二、艰难练功路|中国功夫第2辑





1944年3月陈伯祥出生在父母前往陕西求生的逃荒路上直到三四岁才回到自己的家乡河南陈家沟。



那时的陈家沟虽然因太极拳名闻遐迩但习练太极拳的人却少之又少。穷习文富习武。战乱贫穷使得陈家沟村很难再看到往昔家家户户练拳的场景。



有一天父亲对陈伯祥说咱们老祖宗的太极拳说啥也不能从咱这一代失传。从明天起你跟着克忠老师练小架一定要认真练练不好小心我收拾你!



父亲所说的克忠老师就是陈克忠是一代太极宗师陈鑫的得意弟子。陈克忠秉性耿直勤奋好学深得师父厚爱。陈鑫过世后陈克忠力遵师训深究细研老师的遗著兼之勤学苦练功夫更加纯厚精绝。在村里陈克忠的拳技深得村民钦佩。



也因此能够跟随陈克忠学拳对陈伯祥来说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



当然陈伯祥练拳也是一件非常艰难、极其不易的事情因为他学拳的那些年里既有物质特别是粮食极度匮乏的三年自然灾害更有将华夏很多文化遗产(包括太极拳)看作四旧的文化大革命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正在长身体的陈伯祥每天都饿得头晕眼花再加上还要辛苦练拳身体更加吃不消。有时做一个下蹲的动作,站起来时眼前冒金星一个翅起倒在地上。村子里许多人因此放弃了练拳。看着儿子每天这样辛苦练拳父亲悄悄跑到黄河滩给他弄来野菜和野豆磨面做成手心大的小馒头一天补贴两个。看着儿子咽着又苦又涩的馒头父亲含泪说宁可少活十年拳不能不练!这是咱们老祖宗留传下来的东西咱不能对不起祖宗!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老祖宗留下的太极拳被列入四旧



人们更不敢公开练拳。陈伯祥只能每天晚饭后悄悄来到师父家学白天就一个人在家里关着门练。虽然寡言少语但陈伯祥骨子里却有一种少有的韧劲。为了练好拳他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就起床跑到村外的麦场上练拳。



练拳是个辛苦活儿全身不停地运动不仅消耗体能脚上的鞋子也磨损得厉害。常常是母亲点灯熬油地为他缝好一双千层底布鞋穿在他脚上没几天就把鞋底鞋面磨破了。做鞋子跟不上儿子穿母亲只能晚上收工后点灯再做。体谅到母亲的艰辛再练拳的时候陈伯祥就把鞋子脱下来赤脚练功。



1966年对陈伯祥来说是一生中最难忘的灾难年。这一年一生刚强的父亲因病辞世。还没有从悲痛的情绪中缓解过来恩重如山的师父陈克忠又因身心交瘁离他而去。接连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位亲人陈伯祥悲痛万分。



为了排遣内心的忧郁苦闷郁郁寡欢的陈伯祥想逃避现实。他来到了姐姐所生活的西安。



那时候因为早年逃荒许多陈家沟人流落并扎根在西安。来到西安陈伯祥和太极拳小架著名传人陈立清、陈金螯相聚交流切磋之外其余的时间就全部用来教拳。得知他是从老家陈家沟来的很多太极拳爱好者都纷纷找上门来跟他学习太极拳小架。



这让陈伯祥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肩头有了更重的责任不仅要练好拳更要教好拳让更多的人了解太极拳了解太极拳小架。



桃李满天下



自上世纪60年代后期陈伯祥走出陈家沟开始了全国各地的教拳生涯。从最初的西安教拳开始后转移河南开封、许昌之后又北上哈尔滨、沈阳、天津、河北接着转战到江苏、江西等地大江南北都留下了他教拳的足迹。师父把太极拳小架的种子撒遍了全国教出了无数优秀弟子。陈伯祥弟子、太极拳小架第十一代传人于志刚告诉记者。



一半是农民骨子里的善良淳朴一半是对太极拳传播事业的痴迷从开始应邀赴外教拳的那天起陈伯祥就暗暗给自己定了三条规矩一自己是农民农忙时一定要回家种田这是一家人的根本二母亲年纪渐增教拳路再远半个月一定回家看娘让娘放心自己也放心三无论学员是富贵还是贫穷陈百祥教拳坚持不收分文学费。






授拳初期陈伯祥在江苏淮阴长达十年的教拳生涯里他从没有收过徒弟们一分学费。有人不解陈伯祥却坦然地说师徒之间的默契、情深比金钱更重要!



陈伯祥的盛名开始慢慢传开了但他的拳技却有很多人不服。



有一年他受朋友邀请来到淮阴教拳。刚到淮阴就有一个练外家拳的人找上门。这个人叫徐爱国练硬气功多年尤其是一手铁砂掌练得炉火纯青摞起十几块砖随手一掌下去立马劈开。来者本不善陈伯祥却笑笑说来的都是客请多指点!



徐爱国根本就没把太极拳放在眼里也不客气但慎重起见就问我不懂太极拳推手如何比?



那我给你一只手随便你来捉!徐爱国一听一只手就握过来。果然是铁砂掌手握之处骨头生疼生疼。但陈伯祥只一个肘靠,






对方还没有缓过神来就觉得身子飞了出去重重地跌在几米开外。



徐爱国捂着发疼的肩胛半天没有说出话来。更要命的是这一掌使他身后的脊背处整整疼了半个月。



没过几天徐爱国又找到了陈伯祥。这一次他态度诚恳地要拜师无论如何让陈伯祥收下自己这个徒弟。



陈伯祥笑笑答应了。从此徐爱国放弃了一切外家拳专心学起太极拳小架一学就是十几年成了陈伯祥的得意门生。



这种挑战之后变成师徒的故事陈伯祥遇见太多太多。



而随着太极拳在世界的广泛传播陈伯祥更忙了每年都有大半年的时间在外授拳。



回忆走过的路回忆那些渐渐走远的太极拳往事现在已经年过七旬的陈伯祥深感欣慰。他说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太极拳这让我打心眼儿里高兴。想起小时候常听父辈们讲陈家沟习武成风最浓的时候田间地头插的都是刀枪剑棍。下田的人走路的人,随手就能拿起刀、剑练上一阵。日久熏染想不出高手都难。现在,太极拳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发展的春天真正来了我们这些拳师再苦再累也高兴因为终于能给父辈们一个完好的交代了!



多年传播陈伯祥和他的太极拳小架声名显赫徒弟遍及五洲四海可谓桃李满天下。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习练太极拳小架的爱好者有80%



出自于他的门下。徒弟们敬重他除了认真学习他的拳架全国各地还成立了多所陈氏太极拳小架陈伯祥拳术研究会希望把太极拳小架传播得更远更广。



今天的陈伯祥依然拒绝浮华淡泊处世。曾有人问是什么能让他多年甘守清贫坚守着内心朴素的法则?他淡然一笑说人心静则人清。这么多年我从不敢忘了初入师门时恩师的教诲不能以此欺凌弱小不能以此敛财。我的一切都是恩师给的何时都不能相忘!









浏览60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