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摔跤教程


一、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中国式摔跤教程





在中国式摔跤教学与训练中常见的损伤发生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 面。



1. 思想上重视不够,缺乏中国式摔跤运动损伤预防的必要知识



中国式摔跤运动损伤的发生,常与教学训练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思想上麻痹大意及缺乏必要的预防知识有 关。教学不讲方法,训练不讲系统;缺乏安全意识,不重视安全教育;在训 练和比赛中没有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发生运动损伤后,也不认真 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等等。这些都会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



2. 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各器官系统的功能 活动,使人体从相对的静止状态过渡到紧张的活动状态。据国内有关调查资 料的分析,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合理,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首位或第二 位的原因。中国式摔跤运动准备活动中常存在的问题有:



(1) 准备活动不充分



中国式摔跤运动中,常用的练习程序是先做一些热身活动,使神经系统 的兴奋程度和其他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适度动员起来,然后进入压腿、踢 腿、下叉以及专项基本功的练习。这些练习的动作幅度大、速度快,要求相 应的对抗肌不仅具有良好的伸展性,还必须具备及时放松、协调配合的能 力。如果准备活动不充分,肌肉的伸展性没得到充分改善,神经系统的兴奋 性也较低,对抗肌弹性和伸展性较差,不能及时而充分地放松,进入练习时 操之过急,猛踢、猛拉、急转、猛捌,就容易发生肌肉和韧带拉伤或扭伤。



(2) 准备活动的内容与正式运动的内容结合得不好,或缺乏有针对性的 准备活动。



充分的准备活动需要结合专项技术来设计,有主有次。没有针对性的准 备活动,不能使运动中负担较重的部位得到充分地预备时,或者两次活动间 的间歇时间较长,运动员忽视进入第二次练习前的准备活动时,或因长时间 的停练后消退的专项条件反射性联系尚未恢复时,幅度过大、力量过强、速 度过快的动作都有可能造成关节韧带扭伤和肌肉拉伤。



3. 技术动作的错误



技术动作的错误,违反了人体结构功能的特点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而造 成损伤,这是初次参加运动的人或学习新动作时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其 次,在学习动作时没有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不注重动作的技术环节,一味 追求效果,急于求成,或者不注意倒地后自我保护技术的学习和训练,忽略 柔韧性、灵活性练习,都会导致技术动作失误、损伤发生。再次,不必要的 精神紧张、肌肉劳损等也是形成错误动作的重要原因。



4. 过度疲劳和身体机能下降



睡眠或休息不好、患病受伤或损伤初愈阶段以及教学训练时间过长,身 体过度疲劳,机能下降是引起意外损伤的重要原因。此时肌肉的弹性、伸展 性、力量都下降,受到快速牵拉,很容易引起“过力”,导致“闪腰” “岔 气”等肌肉急性扭伤,俗语也称“努伤”。另外,过度疲劳还是导致机体慢 性劳损的主要原因。



另外,当过度疲劳,身体机能下降时,机体动作协调性、神经反应能力 也显著降低,即使技术熟练的运动员,在这种情况下也可能发生运动技术错



误,从而引起损伤。同时,随着生理机能下降,运动员警觉性和注意力减 退,反应较迟钝,此时参加实战或练习较难的动作,也很容易发生损伤。



5, 蛆织方法不当



在教学训练中,不遵守循序渐进、系统性和个别对待的原则;实战训练 和比赛中分组不合理;在组织方法上,学生过多、教师又缺乏及时正确的指 导、缺乏保护和自我保护措施,这些都可能是导致受伤的原因。



6. 场地设备的缺点



运动场地不平,有小碎石或杂物;地垫维护不良或年久失修,表面不光 滑或有裂缝或地垫密合不严,边界区有缝隙;服装不整或佩戴不必要的饰品 等,都有可能导致损伤发生。



7. 不良气候的影响



气温过高易引起疲劳和中暑;气温过低易发生冻伤或因肌肉僵硬,身体 协调性降低而引起肌肉韧带损伤;潮湿高热易引起大量出汗,发生肌肉痉挛 或虚脱;光线不足、能见度差,影响视力,使兴奋性降低和反应迟钝而导致 受伤。





浏览61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