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拳种之一。全称“通备劈挂 拳”。亦作“披挂拳”、“抹面拳'因多用掌法又 称“劈挂掌”。据传自明代即流行于民间;清末 主要传习于河北盐山、沧县、南皮县等地;同 治年间传入京津地宣统年(丨910),天津
中华武士会成立,列劈挂拳为主要习练科目之 一,传播于华北地区。1928年中央国术馆成 立,亦将劈挂拳列作研习演练的高级拳术。 国时期,以沧县、天津及兰州、沈阳等地为盛。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劈挂拳被列 为武术竞技项目之一,现已遍及全国。劈挂拳 原属通备拳种。也曾称“通臂门”,故在一些武 术专著中称“劈挂通臂”,而被看作是通臂拳中 的一支。
潘文学是在盐山、沧县倡导与传播通备拳 的第一人,他在盐山书院执教数年,武科人材 济济。继潘之后有李云表、肖和成、黄林彪、于 保麟、马凤图、马英图、黄森亭等几代重要传 人。通备劈挂传至黄、马两代,主张“理(拳理 象(形式)会通,体(健体)、用(技击)具备”和 “通神达化,备万贯一”的通备宗旨,充实和扩 展了所有拳、械。后经马凤图、马英图一生研 习、传教,并与八极、翻子、戳脚诸拳兼而习之, 形成了自黄氏之后的一大流派。
劈挂拳的劲力核心为“通备劲”,通备劲可 以十六字归纳之:“大开大合,猛起硬落,辘轳 翻车,如珠走盘”。劲力集中于“吞吐开合、起伏 拧转”。躯干开合如弓,胸背吞吐如弦,发出之 力如无影之箭,与上下肢及躯干的起伏拧转形 成调全身之力以最快速度集中于一点的合 力。劈挂拳的风格是迅猛標悍、大劈大挂、起落 钻伏、伸收摸探、拧腰切胯、幵合爆发。双臂密 如雨,劈挂赛抽鞭,劲力饱满,舒展飘逸。它的 数种套路又有其不同的特点,如劈挂拳快套, 起落钻伏似墨燕点水,以“敏”见长;劈挂拳慢 套,辘轳翻车雄胆壮,蜿蜒蛇行骨存神,以“密” 见长;青龙拳如游龙出水贯长虹,舒展潇洒身 法捷,以“长”见长;挂拳疾行健弹,身捷步活, 以“快”见长;炮锤朴素浑厚,刚劲饱满,以“健” 见长。
劈挂拳注重技击,讲求实用。技法为:滚、 勒、劈、挂、展、卸、剪、裁、掠、摈、伸、收、摸、 探、弹、铡、擂、猛。常用招法有:单劈、反劈、撩 阴、左右开门炮、大跨步、小跨步、前劈横、挪 锤、倒发乌雷、搅地龙、招风手、抹腿、抄手起
脚、反点腿、蹶子腿、倒打腿等。其套路有:劈 挂拳快套、劈挂拳慢套、青龙拳、飞虎拳、太淑 拳、炮锤、挂拳、白猿三出洞、溜脚式、十二连 锤、滚雷拳、滚雷刀、滚劈陌枪等。以下为劈挂 拳的儿个动作节选:
2.左提膝上穿掌(右青龙出水)
3.左仆步下穿掌 4.左半马步穿掌
(何瑞虹李巧玲)
浏览1,389次